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李四光:从辛亥革命英雄到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长--中国年鉴(4)
晚年潜心地震研究
李四[LiSi]光回国后,曾落脚在香山附近的象鼻子沟。20世纪60年代,有关方面曾请他去看过李济深在城内东单的一处住宅,他感到那处房子过于豪华,与自己一贯的生活志趣相左,便放弃了。此后,他亲自选址、设计,并由国家建造了在紫竹院北面的小楼。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总建筑面积989.1平方米,有院墙环绕,院门朝北,楼门朝西。院内曲径通幽,有假山、喷泉、果木点缀。
李四[LiSi]光是地质[DiZhi]学家,择地而居,必然捎带关及“水土”,选象鼻子沟是如此,选此地也是如此。从周围的一些历史遗迹看,这里不失为一处“风水宝地”:门前有一棵有上千年历史的银杏树。有人测量过,这棵树干周长9.8米,树高约27米,树冠荫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传说当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时,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李宅正南是紫竹院,西面是万寿寺,北面是法华寺,还有几座历代名人的墓安在附近,如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甘文、明朝大太监刘瑾等。
李四[LiSi]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后,一直住到1971年去世。他在这里生活、工作、做学问。一些由他主持或他参加的小型会议,常在家里召开。何长工、刘景范等地质[DiZhi]部负责人也常来家中汇报事情,因而一进大门右手那间面积较大的客厅,实际兼具会议室的功能。四周是书橱和沙发,中间是一张长条桌和若干把椅子。靠窗一侧,陈列着许多第四季冰川沉积物的地质[DiZhi]标本,多为当年李四[LiSi]光野外考察的收获。
客厅的隔壁是办公室,一端墙上有一块玻璃黑板。地质[DiZhi]队野外作业回来,向李四[LiSi]光汇报时,他常利用这块黑板做一些讲解或布置,也借这块黑板给科技人员讲授地质[DiZhi]力学,这大概是多年执教生涯所养成的习惯。
中国[ZhongGuo]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李四[LiSi]光对于地震地质[DiZhi]和地震预报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53年中国[ZhongGuo]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时,他就亲任主任委员。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灾区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周总理几次召开会议讨论有关事情,李四[LiSi]光都参加了。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李四[LiSi]光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受总理两次到邢台视察的强烈感召,李四[LiSi]光也到了邢台地区考察,取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李四[LiSi]光提出,地震地质[DiZhi]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侦察地震这个地下“敌人”的潜伏场所,并监视它的活动,为保卫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服务。
1968年,盛传北京将发生强烈地震。一天深夜,李四[LiSi]光接到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当他赶到会议厅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周总理请李四[LiSi]光坐在他的身边。这次会议是研究国务院接到的有关方面的报告,说当天清晨七时北京将发生七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居住。事关重大,总理把李四[LiSi]光请来,就是想听听李四[LiSi]光的意见。
李四[LiSi]光仔细听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又给北京地区的一些观测站打电话询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各地都回答尚无异常现象。这时,李四[LiSi]光才对总理说,根据邢台等地区地应力的长期观察,有大震,一般都会有变化。根据北京各观测站观察的结果,今天晚上不一定要发出警报,当然要密切注意。
周总理觉得李四[LiSi]光的分析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李四[LiSi]光的意见,当晚没有发出警报。事实证明李四[LiSi]光的判断是正确的,北京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行动。
李四[LiSi]光的科研成果为党中央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1969年5月的一天,李四[LiSi]光被毛主席找去谈话。他们从天体起源谈到生命起源。临别时,主席对李四[LiSi]光说,我很想看你写的书,能不能送几本书给我。他请李四[LiSi]光帮助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