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革命先驱 重庆擎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中国年鉴网
群英纷至沓来 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ZhuYi]
作为少年中国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陈愚生,曾为重庆[ZhongQing]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也是最早在重庆[ZhongQing]传播马克思主义[ZhuYi]的先驱者之一。
《友声》杂志在1921年的创刊号上记录了陈愚生的一次讲演。他在讲演中慷慨激昂地表示:“社会主义[ZhuYi],本不是马克思才有这种理想,何以今马克思独享盛名,读到社会主义[ZhuYi],莫不是推为鼻祖呢?这是因为前此倡社会主义[ZhuYi]的,只是一种理想,到了马克思才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才使社会主义[ZhuYi]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ZhuYi]的原故。”
陈愚生亲手创办了《新蜀报》,不仅大力宣传新文化,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ZhuYi]的主要阵地。不少青年[QingNian]知识分子正是通过《新蜀报》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ZhuYi],了解社会主义[ZhuYi]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逐步认识到“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民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从而自动加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ZhuYi]的行列。
为了发展重庆[ZhongQing]的学术和教育,在陈愚生、刘泗英的鼓动下,川东道尹叶炳臣先后聘请了北京和南京学者及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来重庆[ZhongQing]讲学,举办暑期讲学会。受聘的有北京的李大钊、胡适、陈启修、陶孟和、高一涵、王兆荣、彭一湖、陈莘农、文范村9人;南京的杨效春、金海观、倪文宙、曹刍4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邓中夏、黄日葵(二人均为北京共产主义[ZhuYi]小组成员)、王仲和、王克仁、邵爽秋5人。
后来,除李大钊、胡适、王兆荣、彭一湖4人因故未能成行外,其余人员均先后抵达重庆[ZhongQing],并分为两处举行了学术演讲活动,前往听讲的青年[QingNian]学生[XueSheng]十分踊跃。
陈启修主讲了“世界宪法的趋势与中国宪和省宪”;高一涵讲授“省宪与劳动权”;陶孟和讲授“自然科学之现代思潮”等。
暑期讲学会持续近一个月,让重庆[ZhongQing]青年[QingNian]知识分子眼界豁然开朗。暑期讲学会结束后,邓中夏继续留在重庆[ZhongQing],积极投身于反封建斗争,亲自主持和领导了重庆[ZhongQing]二女师学生[XueSheng]反对封建教育的择师运动,全校学生[XueSheng]罢课一月之久,迫使重庆[ZhongQing]地方当局撤换了不受学生[XueSheng]欢迎的校长和学监。直到1921年10月,邓中夏才离开重庆[ZhongQing]返回北京。
1921年10月21日,应重庆[ZhongQing]联中和川东师范的邀请,恽代英自武汉来到重庆[ZhongQing],在重庆[ZhongQing]联中做题为“青年[QingNian]应该怎样做”的讲演,恽代英猛烈地抨击了政府“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互相争杀”,指出了青年[QingNian]肩负的社会责任。
他说:“现在要说青年[QingNian]有希望无希望,只看我们青年[QingNian]努力不努力。什么全要靠自己,靠别人是不行的。……责任在我们身上!至少一个人应当想到我们将来对社会做点什么事。所以中国要靠我们,任谁都是靠不住的。”青年[QingNian]学生[XueSheng]受到很大的震动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