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屈大扬:樵坪山革命据点的坚守者--中国年鉴网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是一个隐蔽待机5年、为重庆解放[JieFang]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GeMing]据点[JuDian]——
86岁高龄的屈大扬精神抖擞。
86岁的老党员屈大扬,走路颤颤巍巍,手脚不停颤抖,早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但他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且还拥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他刚刚拟定个人创先争优计划、撰写第三本回忆录……
九龙坡区西彭镇一小区三楼,和煦的阳光照进窗户。屈大扬坐在阳光下沉思了一会儿:“回想过去,真是一言难尽,有艰辛,更有欣慰!我和樵坪革命[GeMing]据点[JuDian]的同志们隐蔽待机,一次次战胜了敌人的阴谋诡计。如今我老了,虽不能像以前那样生龙活虎地在一线上发光发热,但也不能止步不前……”一位晚辈将他口述的“创先争优计划”逐字逐句记录下来,满满5页纸。
屈大扬———尽管在重庆抗战历史名人录上找不到这个名字,但他这一生,却颇具传奇色彩。
心系民族存亡,他在樵坪山上点燃革命[GeMing]火种
屈大扬生于原巴县南彭乡樵坪山麓一个农民家庭。他上过私塾,参加过童子军,后来考入原江津县真武乡友仁中学、插班转入原界石乡立人中学。
战时,不少学生从沦陷区逃到重庆来读书,屈大扬爱和这些同学谈论时事,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学生们义愤填膺。屈大扬带头创办校报校刊,秘密订阅《新华日报》,宣传抗日救亡。
1944年冬,屈大扬的一位同学吴昌济,从南开中学转回立人中学读书,为他引荐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组长刘光、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组副组长朱语今。两位中共人士对屈大扬在校期间的爱国举动大加赞赏。其间,屈大扬的老家樵坪山屈家沟要办一所学校[XueXiao]“三闾小学[XiaoXue]”,仍在读书但学识较高的屈大扬,被乡亲们推选为校长。两位中共人士鼓励他,争取把学校[XueXiao]发展成为党的农村革命[GeMing]据点[JuDian]。
第二年,屈大扬将三闾小学[XiaoXue]从屈家沟,迁到巴县南彭、界石、忠兴、樵坪四个乡镇交界的樵坪山白云寺,与另一所学校[XueXiao]合并创建了巴县三育完全小学[XiaoXue]。在刘光、朱语今的领导下,屈大扬等人在校创办地下刊物《地下火》,向国民党[GuoMinDang]中央政治大学、建文中学、立人中学的学生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为有志青年走上革命[GeMing]道路指引方向。
《地下火》深受进步青年喜爱。有人形容:“好似‘及时雨’,擦亮了我们的眼睛,分清了敌我。”1945年下半年,国民党[GuoMinDang]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屈大扬等人积极串联立人中学学生抵制。最终,全校参军学生仅有10余人,比预期少了90%以上。
高中毕业,屈大扬和吴昌济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毅然回到三育小学[XiaoXue],决心将革命[GeMing]进行到底。
与党失去联系,他壮大革命[GeMing]队伍隐蔽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