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同侵略者血战到底:八女投江--国家年鉴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八女投江
抗日[KangRi]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KangRi]联军8名女战士[ZhanShi],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ZhanDou]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TaMen]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FuNv]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ZhanShi]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KangRi]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KangRi]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二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KangRi]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ZhanShi]们上课。还发挥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BuDui]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后调到第5军妇女[FuNv]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BuDui]西征。在西征队伍中,妇女[FuNv]团的战士[ZhanShi]们和男战士[ZhanShi]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ZhanDou]。八九月间,西征部队[BuDui]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月上旬,部队[BuDui]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趁夜来袭。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她们[TaMen]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大部队[BuDui]边打边撤。为掩护大部队[BuDui]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ZhanShi],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ZhanDou]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正在追赶抗联主力[ZhuLi]部队[BuDui]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抗联主力[ZhuLi]部队[BuDui]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控制住山口,阻止抗联主力[ZhuLi]部队[BuDui]的回援,一方面加强兵力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TaMen]。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她们[TaMen]毁掉枪支,挽臂涉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TaMen]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为弘扬八女投江的伟大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