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刘伯坚: 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刘伯坚,1895年1月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早年曾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一边做工一边学习。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1921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等人发起组织[ZuZhi]旅欧中国[ZhongGuo]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ZhongGuo]共产党党员,并曾任中共[ZhongGong]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ZhongGong]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刘伯坚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为中共[ZhongGong]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
1926年刘伯坚回国,遵照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指示,应邀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即原西北军)总政治部[ZhengZhiBu]副部长,推动冯玉祥部接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举行著名的“五原誓师”,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投向国民党蒋介石。刘伯坚被迫离开冯部后,先后从武汉到上海,做党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ZhongGong]湖北省委组织[ZuZhi]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再次被党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同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ZhongGong]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0年下半年,刘伯坚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国后从上海转道江西,到中央[ZhongYang]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后任中央[ZhongYang]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ZhengZhiBu]主任、中革军委秘书长、中革军委总政治部[ZhengZhiBu]宣传部副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ZhongYang]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中央[ZhongYang]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1年底,在中革军委领导下,刘伯坚参与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的组织[ZuZhi]、策划和联络工作,为宁都起义成功举行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担任由起义部队[BuDui]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部[ZhengZhiBu]主任。按照党中央[ZhongYang]和中革军委的要求,刘伯坚等在红五军团建立起党的组织[ZuZhi],按照红军的建军原则,对部队[BuDui]实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和多方面的政治工作,使这支起义部队[BuDui]很快成长为红军的一支劲旅。
1934年10月,中央[ZhongYang]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ZhongYang]苏区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ZhengZhiBu]主任。他积极组织[ZuZhi]留守部队[BuDui],在于都河多处架桥,为主力部队[BuDui]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护送中央[ZhongYang]红军主力渡河长征。新中国[ZhongGuo]成立后,叶剑英同志曾赋诗怀念当年刘伯坚于都河惜别之情:“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鄄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1935年3月4日,刘伯坚率部队[BuDui]转移突围时,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中数弹,不幸负伤被捕。他在狱中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弟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ZhongGuo]民族解放流血”,“生是为中国[ZhongGuo],死是为中国[ZhongGuo],一切听之而已”,嘱咐妻子和家人:“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ZhongGuo]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着“中国[ZhongGuo]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刑场,时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