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国家年鉴(2)
“毛主席[ZhuXi]说:乘火车[HuoChe]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这就是他不乘飞机[FeiJi]的真实原因”
有关毛泽东[MaoZeDong]不乘飞机[FeiJi]的原因,说法比较多的是:毛泽东[MaoZeDong]乘坐飞机[FeiJi]空中遭遇雷电,与地面失去联系40分钟。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MaoZeDong]提出要去广州视察。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他坚持广州一行要乘坐飞机[FeiJi]——而且是由我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FeiJi]。4月30日,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驻京专机飞行团的团长胡萍下达了执行毛泽东[MaoZeDong]专机的飞行任务。任务机组由团长亲自担任机长,飞行员为陈锦忠,领航员为张振民,通信员为柳昆尚,机械师为舒执章。飞机[FeiJi]选定为团里按专机要求改装过的两架苏制里-2运输机中较好的一架——8205号飞机[FeiJi]。这是毛泽东[MaoZeDong]第一次乘坐人民[RenMin]空军自己的飞机[FeiJi],所以中央对于这次飞行特别重视,8205号飞机[FeiJi]经过了仔细的维护和试飞。5月3日早晨,毛泽东[MaoZeDong]乘8205号飞机[FeiJi],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经武汉去广州。飞行4个半小时后,于12时30分在武昌南湖机场降落休息。当天下午2时30分,从南湖机场起飞,飞行3个半小时后,于下午6点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安全到达目的地。毛泽东[MaoZeDong]在广州停留近一个月。5月30日,毛泽东[MaoZeDong]乘8205号飞机[FeiJi]从广州返回北京,当天在湖南长沙大托铺机场降落并畅游湘江。第二天又飞武汉。当飞机[FeiJi]在南湖机场降落时,毛主席[ZhuXi]特意从空中观察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施工情景。6月4日,毛主席[ZhuXi]在上午畅游长江之后,下午就乘飞机[FeiJi]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回北京。不料,途经河北衡水附近上空时,飞机[FeiJi]遭遇雷雨云阻断航路。雷雨云是垂直发展达数千米的云层。飞机[FeiJi]一旦误入这样的云层,就会受到强烈的扰动和冰雹与雷电的袭击。即使是设备先进的飞机[FeiJi]和技术高超的飞行员也不敢闯入这种危险的云层。现代喷气式飞机[FeiJi]可以爬升到8000米高度以上,从云顶越过。但对于升限只有5600米的里-2飞机[FeiJi]来说,就只有改变航线,绕过雷雨云区。8205号的空勤组经过研究后,果断地改变计划的航向。首先飞向天气比较稳定的沧州机场上空,躲开雷雨云后,再改向北飞,回到北京西郊机场降落。在绕云飞行的过程中,约有40分钟的时间,飞机[FeiJi]与地面失去联系,地面雷达也无法找到空中的飞机[FeiJi]。这时,在西郊机场迎接的中央首长和在指挥塔台守候的刘亚楼以及所有在场人员都焦虑万分。失踪的飞机[FeiJi]终于出现在西郊机场的上空,缓缓降落。当毛主席[ZhuXi]放下手中的书卷,从容走下飞机[FeiJi]的时候,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有人说,正是因为1956年的那次“空中历险”,中央政治局才严格控制毛泽东[MaoZeDong]乘坐飞机[FeiJi]。为保证毛泽东[MaoZeDong]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以后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许他坐飞机[FeiJi],一律改乘火车[HuoChe]或其他交通工具。
这些传说,都不符合历史真实。谢静宜给我解开了这个历史迷团:
“毛主席[ZhuXi]每次离京都是乘坐火车[HuoChe]外出,也就是专列。极少乘坐飞机[FeiJi],并不是出于个人安全方面的考虑,而是从工作出发的。有一次,主席[ZhuXi]曾对我谈到此事,说‘乘火车[HuoChe]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停就让火车[HuoChe]找个支线停下来,下车去看看,或者找当地领导谈谈都行。’”
这就是毛泽东[MaoZeDong]不乘飞机[FeiJi]的真实原因,既符合毛泽东[MaoZeDong]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的思想,也符合他个人的性格。试想,若是毛泽东[MaoZeDong]想坐飞机[FeiJi],中央政治局能规定他不坐吗?当年,他要游长江,中央领导也反对,但最后他不是还游了长江?毛泽东[MaoZeDong]一生富有挑战精神,不信邪,不怕死,一切是从党和人民[RenMin]的事业出发,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专列条件虽比一般客车要好,但长期住在车厢里也不是滋味。噪声隆隆,颠簸震荡,冬天冷,夏天热,一切都不方便,总使人有一种不安定感和疲劳感。为了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毛泽东[MaoZeDong]不辞远途奔波之疲劳,打破自己在北京寓所的作息习惯,以适应列车[LieChe]生活。谢静宜说:“在北京,主席[ZhuXi]是夜间工作,白天只睡几个小时。而在专列上,为了实地观察民情和庄稼生长状况,他让白天行车,夜间停车。”从安全角度考虑来看,坐火车[HuoChe]并非绝对安全,或许给敌人以行刺机会。
专列的运行本来是保密的,但毛泽东[MaoZeDong]不以为然。谢静宜说:“有时,火车[HuoChe]通过城镇交叉路口时,行速一般比较慢,工作人员把窗纱拉上,毛主席[ZhuXi]随手又拉开向外观察。因为车厢的窗口很大,而且敞亮,常能被隔离杆阻挡着的人群辨认出来,顿时群众欢呼雀跃,有的人还跟着列车[LieChe]飞跑向主席[ZhuXi]致意,主席[ZhuXi]也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工作人员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总是劝主席[ZhuXi]快坐下来或重又拉上窗纱,但他总是不乐意地用力再把窗纱拉开并塞进金属架里,说:‘怕什么,这是人民[RenMin]群众啊!我为什么怕群众呢?’工作人员向他解释,对个别坏人还是应该提防的。他又说:‘即使有个别坏人也不怕嘛!这么多好人在,一个坏人哪敢害我呐?即使想害,我们已走远,不怕的。’”可见,主席[ZhuXi]对人民[RenMin]群众的爱胜过对个人的爱。
“我在火车[HuoChe]上发现庄稼地里有人偷麦子,对主席[ZhuXi]说:‘主席[ZhuXi],您看,偷麦子的。’主席[ZhuXi]连忙说:‘别出声,别出声!看来,农民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