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全国民兵英雄:于化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于化虎
于化虎,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1940年参加抗日战争,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带领民兵[MinBing]以自制的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DiLei]为主要武器,有力地打击日寇,威震胶东。
1943年5月,日伪军100多人偷袭文山后村,时任民兵[MinBing]队长的于化虎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石头拉雷和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RiJun]17人。几天后,他又带领民兵[MinBing]在村子周围埋下数百颗自制地雷[DiLei],诱敌进入雷区,炸死炸伤敌人70多名。
为了对付于化虎和民兵[MinBing]的地雷[DiLei],日军[RiJun]组织探雷队。于化虎将计就计,以真假地雷[DiLei]对付敌人,日军[RiJun]挖出上面的假雷,下面的真雷随即被引爆。后来,日军[RiJun]将雷坑挖得又大又深,剪断真假雷相连的引火弦。于化虎和爆炸队员则试制成功定时雷。一次,日军[RiJun]探雷队把挖出的4颗定时雷带回炮楼,定时雷突然爆炸,7个日军[RiJun]当场毙命。日军[RiJun]绞尽脑汁,只好在疑有地雷[DiLei]的地方画上白圈,在疑有地雷[DiLei]阵的地方作出标记,绕道行军。于化虎带领民兵[MinBing]故布疑阵,在日军[RiJun]画的圈外,另外画圈,并在圈与圈间埋上地雷[DiLei],把日军[RiJun]炸得血肉横飞,充分发挥了地雷[DiLei]战的威力。
1944年春,驻青岛的日军[RiJun]对盆子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于化虎带领民兵[MinBing]在村西野虎山下埋设20多颗子母雷,炸死炸伤日伪军40多人。同年夏,于化虎带着4颗25斤重的大地雷[DiLei],潜入敌人据点,埋设在日军[RiJun]集合点名的地方。第二天早晨日军[RiJun]出操时踩响地雷[DiLei],被炸死炸伤30多人。
1945年夏的一天,日伪军集结400多人,对周围村庄进行“扫荡”。于化虎组织民兵[MinBing],化装混入敌人内部,活捉14名伪军士兵,穿上伪军服装进村布雷。然后撤出村,开枪诱敌上钩。敌人慌乱中互相射击,地雷[DiLei]遍地开花,死伤47人。慑于民兵[MinBing]地雷[DiLei]战的威力,据守海阳县城的日军[RiJun],被围困在据点里,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好在青岛日军[RiJun]接应下从海阳逃走。
于化虎和他的民兵[MinBing]地雷[DiLei]战,在胶东一带威名大振,炸得日伪军闻雷色变。1944年10月,于化虎等5人受胶东军区委派,到烟潍线为1000多民兵[MinBing]骨干传授制雷、布雷技术,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地雷[DiLei]战。他在蓬莱附近一次布雷炸死炸伤日伪军28人。他曾创造一枚自制地雷[DiLei]杀伤7名敌人的纪录。在参加抗战的5年时间里,于化虎用地雷[DiLei]炸死炸伤日伪军171人。他的制雷、布雷技术也传遍胶东。1945年,于化虎被评为“胶东民兵[MinBing]英雄[YingXiong]”,胶东军区授予他“爆炸大王”英雄[YingXiong]称号。
抗战胜利后,于化虎带领民兵[MinBing]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春,海阳县武装部抽调3个民兵[MinBing]连,组建县子弟兵团一个营,于化虎任营长。他率领部队到即墨、崂山一带配合当地政府开辟新解放区。一次,600多名敌军从崂山出动抢劫,于化虎率民兵[MinBing]营伏击,救出被抓群众100多人,俘敌30多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1950年9月,于化虎作为民兵[MinBing]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YingXiong]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MinBing]英雄[YingXiong]”。电影《地雷[DiLei]战》的主人公赵虎,主要就是根据于化虎和另一位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2004年于化虎去世。
于化虎的“后英雄[YingXiong]时代”(链接)
于化虎一生育有八子一女,于永周排行老四;于树良是老大的第二个儿子。谈起于化虎,两位后人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老英雄[YingXiong]的“后英雄[YingXiong]时代”。
1949年,于化虎回到老家文山后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多年,其间曾当选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父亲一生勤劳。早上,他天不亮就到山里劳作;晚上,几乎每天都去巡逻、查岗。”于永周说,“父亲除了苦干加实干,还有巧干。”有一年,周围村里的小麦都倒伏了,只有文山后村的小麦还活着,一打听才知道,文山后村种植的是父亲引进的抗倒伏的新品种。
于永周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于化虎辞去村党支部书记后,海阳县(1996年撤县设市)的领导曾多次提出提供住房,请他到县城里去住,但于化虎都拒绝了。“老人常说,战争期间,那么多人都牺牲了,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
“爷爷一辈子信仰共产主义,去世前,他还一再叮嘱我们,葬礼不要铺张浪费。但有一点,骨灰盒上必须盖一面党旗。”于树良说,“爷爷临去世前,还拿出500元作为特殊党费,捐给受到水患影响的南方灾区。”
(新华社记者 邓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