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湖北 >

武汉提高豆制品门槛 小作坊产品合格仍被取缔--中国年鉴

  

武汉提高豆制品门槛 小作坊产品合格仍被取缔--中国年鉴
图为武汉市武商量贩超市内出售的“放心豆腐”。 佘影摄

  调查动机

  近段时间,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一种“怪现象”——小作坊生产豆制品,即便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也不能销售,而且还被指为“黑心豆腐”。既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何还被指“黑心”?《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胡新桥 本报实习生刘志月 朱丽萍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集贸市场内两家售卖自家生产的豆制品的小作坊被工商部门查处。

  这次被查处的小作坊主之一冯先国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工商部门现场抽查她们家生产的豆腐都符合标准,周围群众也都喜欢买,却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而被指为“黑心豆腐”。

  既然生产的豆腐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什么监管部门不发生产许可证?《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武汉市政府在推行豆制品“政府放心工程”的过程中提高了豆制品生产的准入门槛,使得不少小作坊只能坐等被取缔。

  小作坊质量达标仍然被取缔

  冯先国是在市场内自家的小店里生产豆腐的,这也就是被称为“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模式。按照武汉市的有关规定,有形市场内的“前店后厂”小作坊归工商部门监管。

  不久前,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昌分局执法人员到该区富迪中华路生鲜食品市场进行巡查,对冯先国的自制豆制品及生产原料进行了现场抽检,检测结果显示,冯家的豆制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冯先国的小作坊只有十几平方米,从地板到墙面都铺上了白色瓷砖,小作坊里摆着一个水锅炉、一台被拆了的磨机、一口大瓷缸和十几块木板。

  冯先国说,工商部门检查了她在市场内的小作坊,并说卫生状况不错,不过最终还是暂扣了她们家加工豆腐的生产设备。

  冯先国豆腐摊位旁边的几位商贩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工商部门检查时,他们听到有执法人员说冯先国家的小作坊卫生条件做得比较好。

  既然豆腐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卫生条件也比较好,为何还是要暂扣生产设备?

  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昌分局司门口工商所副所长张启华参加了执法检查活动。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冯家的小作坊没有质监部门颁发的豆制品生产许可证,是“黑作坊”,黑作坊生产的豆腐是“黑心豆腐”,不能流入市场销售。

  为何冯先国的小作坊办不了豆制品生产许可证?

  武汉市武昌区质监局食品办的尹刚勇说,冯先国的小作坊不符合办证条件,更重要的是质监部门无权给她颁证。

  尹刚勇说,豆制品生产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必须要有实验室、检验设备、仓库等一系列条件,就算是100多平方米的店面,也不一定具备这样的生产条件;此外,按照武汉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冯先国的小作坊在市场内,归工商部门管理,质监部门无权监管,也不会为其办理生产许可证。

  张启华说,武汉市规定市场内“前厂后店”型的小作坊一律不准生产豆制品,他们对冯家的店只能叫停。

  “我们去摊点执法,摊主大骂我们,说他们做的豆腐大家吃了几十年都没有问题,凭什么说他们的豆腐是‘黑心豆腐’?但是市政府‘放心豆制品工程’要求豆制品生产单位必须有生产许可证,‘放心工程’就是这么要求的,我们也没办法,执法也很难。”张启华说。

  监管小作坊不应“一刀切”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2007年7月31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称,到2011年年底,要在全市大中型连锁超市和集贸市场实现“放心豆制品”准入率达到100%。

  今年7月,多家政府指定“放心豆制品”生产厂家与辖区内的集贸市场、超市及经营户实现全面对接。

  记者看到,在冯先国的小店里,也在售卖冠有“放心豆制品”的产品。

  冯先国告诉记者,她每天卖近600元的豆制品。

  “有些放心豆制品与我们自做自卖的相比,价格最起码有5角钱的差距;另外,我们是现做现卖豆制品,既灵活又新鲜,尤其是热气腾腾的新鲜豆腐,比从企业送过来的冷冻豆腐受欢迎得多。”冯先国这样解释自家豆腐比远大的豆腐好卖的原因。

  “‘放心工程’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放心豆腐’到底放不放心还是一个问题。摊主说他们现做现卖,既新鲜味道又好,‘放心豆制品’反而不放心,容易变质。这确实也是个事实,生产企业周转多,运输时间长,特别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集贸市场里又没有空调,而且企业运输过程中是否规范,我们也不清楚。”张启华说。

  据武汉豆制品商会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市15家获得“两证一照”豆制品企业的产能发挥只有三成左右,连一半的市场份额都没有占到。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巍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武汉市政府推行“豆制品放心工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简单地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或增加限制性条件,限制公民参与市场竞争并不能解决好食品安全这一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

  “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允许符合卫生条件和食用安全的‘前店后厂’小作坊进入豆制品市场参与竞争,由政府部门做好对小作坊的平时监管工作,加强引导和规范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保证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刘巍说。

  作为监管者之一,尹刚勇也认为,政府部门对小作坊的监管不能仅停留在“堵”和“打”的阶段,还要加强疏导,让小作坊主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否则,他们转入地下打游击,卫生条件更差,而且更难监管”。

  《法制日报》了解到,冯先国并不是唯一 一个不能合法生产但受群众欢迎豆腐的小作坊主。今年6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对“放心豆腐”进行了明察暗访,也发现了一批既符合卫生条件、又能满足群众需要的豆腐作坊面临着无法办证被取缔的命运。

  对此,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政府部门应当调整推行“放心豆制品工程”的思路,在扶持和规范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加强引导,规范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

  “市政府应该研究制定符合武汉市市情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只要符合生产条件和卫生标准的小作坊,应颁发相应的证照,解决小作坊的出路。”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政府部门还可以在有条件的集贸市场,将长期以“前店后厂”形式自产自销的小作坊集中起来,按统一的卫生条件、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集中生产、集中监管,在保证卫生条件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就近提供集贸市场,满足市民不同需求。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