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江苏 >
报刊亭贴告示称问路1次1元遭质疑(图)--国家年鉴
报亭打出“问路[WenLu]一次一元”的告示。范晓林 摄
昨天,南京一著名网络论坛上有网友发帖称,路过鼓楼时在报刊[BaoKan]亭买了本杂志,竟然看到这样一个告示挂牌:“问路[WenLu]太多,一次1元!”这位网友称,这个老板太不厚道了,以前常看到各大媒体说南京人热情,尤其在问路[WenLu]上。如果有外地游客在此问路[WenLu]还要收钱,人家会怎么想?
由于该网帖提供的图片是朝下俯拍的,让人一时看不出具体地址方位,况且“鼓楼附近”的范围很大,光是围绕鼓楼广场就有5处大的路口。因此,记者[JiZhe]昨天寻访了鼓楼附近12个报刊[BaoKan]亭才找到了这个靠近鼓楼广场张贴“雷人告示”的报亭,不过亭主却悄然将原先的“问路[WenLu]太多,请自觉,一次1元”换成了“问路[WenLu]太多,请你自觉!”但记者[JiZhe]悄悄掀起那张刚写不久的挂牌,下面的“一次1元”依然还在。“你这儿问路[WenLu]怎么还收费?”旁边一位买了本杂志打算付钱的男子看见了挂牌,随口问了一句。报刊[BaoKan]亭主人顿时紧张地打量起顾客问:“你是记者[JiZhe]吗?你看见我收费的吗?我从来没有收过一毛钱,挂个牌子只是提醒一下别人而已。不过这里问路[WenLu]的人太多,有时候明明你手里正忙着做生意,他劈头就跟你问路[WenLu],告诉他还听不明白,恨不得我带他去那个地方。闲着也就算了,忙起来很烦人的。”
路人对此不理解
记者[JiZhe]留意到,此处靠近公交车站,附近有高档酒店和长途车下客站,离地铁出口也不算远,人流密集。记者[JiZhe]站了一会,就有一对老年夫妇上来问路[WenLu],那老年人也不称呼什么,直接就问:“到火车站怎么走?”记者[JiZhe]告诉他,从最近的地铁站入口下去,乘坐开往迈皋桥方向的地铁列车到南京火车站下就可以了,那个老人也不说声谢谢,急匆匆就走了。记者[JiZhe]追上去问他,是不是经常问路[WenLu]?老人说,是的,年纪大了,城市道路变化大,出来就认不得了,经常问路[WenLu],不过自己也经常给别人指路[ZhiLu]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路就一定指引给对方,并且说自己性格是心直口快,更何况和小辈说话,看见身旁经过的路人,想问什么就问了,不需要“客套”。记者[JiZhe]问他:“如果有人挂牌问一次路要收1元钱,你怎么看?”这位老人说:“你问我路,我指给你,下次我问他路,他再指给我,这不是很正常吗。”
多数报刊[BaoKan]亭主乐意指路[ZhiLu]
“为人指路[ZhiLu],这不是助人为乐的好事吗?”“与人方便,于己方便。”多数报刊[BaoKan]亭主都这么说。一位报刊[BaoKan]亭女主人表示,她报刊[BaoKan]亭的“四大功能”是卖报刊[BaoKan]杂志、借打电话、卖饮料、指路[ZhiLu]。问路[WenLu]的人多,有时候并不妨碍做生意,反而增加人气呢!“不就是指个路吗?举手之劳!有时指路[ZhiLu]多了,还学会不少方言呢!交流和沟通是相互的,谁说指路[ZhiLu]的光吃亏、只有问路[WenLu]的白赚?” 更多的报刊[BaoKan]亭主表示,如果连问路[WenLu]指路[ZhiLu]都收费,真让“一元钱”遮住“人眼”了。
(范晓林)
多说1句
南京是一个开放的都市,外来人口很多。鼓楼广场地处繁华闹市,不少外地人不熟悉这里的情况,问问路[WenLu]很常见。的确,问路[WenLu]的人太多可能影响了报摊生意,但挂出“问路[WenLu]1元”的牌子,这一举动“不咋地”。
2014年南京将举办青奥会,到时会有更多的外地人甚至外国人前来。为此,有市民建议可在南京的街头巷尾安装“自动指路[ZhiLu]机”,这种指路[ZhiLu]机与互联网相连,一要有显示问路[WenLu]者当前所在位置的功能,二要有作为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乘车指南的功能,包括乘坐哪路公交、几号线地铁可以到达目的地,如何换乘,以及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和收费等情况,让问路[WenLu]者一目了然。
这既给外来的客人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南京的城市形象,也减少了像“问路[WenLu]1元”这位亭主的压力,有关方面是不是考虑考虑?
徐 醒
(编辑:S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