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新疆 >
老夫妻携手签下遗体捐献声明书--中国年鉴
天山网讯 (库尔勒晚报记者赵环报道) 6月5日,家住库尔勒市金舜小区75岁的郑桂荣老人[LaoRen]牵着68岁的老伴甘宝兰,在四个女儿[NvEr]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库尔勒市公证处。郑桂荣庄严地在《遗体捐献[JuanXian]声明书》上签上自己名字,然后握着老伴甘宝兰的手,帮她也签上了名字。两位老人[LaoRen]相约,去世后将遗体捐献[JuanXian]给医疗机构用于医学研究。
夫妇俩50年相濡以沫
郑桂荣是新疆华能开发有限公司塔什店发电厂的退休职工,现居住在金舜小区。在女儿[NvEr]们的眼里,父亲工作起来特别认真,也很严肃,对女儿[NvEr]们非常严格。退休后父亲像换了一个人,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经常能听到他的笑声。
甘宝兰患糖尿病近20年,为了帮老伴控制血糖,郑桂荣不但买来很多关于防治糖尿病的书籍,每周为她测一次血糖,而且每天亲自下厨为她做可口的饭菜。在郑桂荣的精心护理下,甘宝兰的血糖水平在近10年来一直很平稳。四年前甘宝兰的视力越来越差,不管是外出散步,还是到市场买菜,郑桂荣都会牵着她。
在甘宝兰的眼里,郑桂荣是个“万事通”,他喜欢读书看报,了解很多国内外发生的新闻,问他什么都说的头头是道,还经常给她讲许多有趣的事。邻居们都夸郑桂荣夫妇生活态度乐观,郑桂荣却说,现在的快乐生活是四个女儿[NvEr]带给他俩的,因为四个女儿[NvEr]是他和老伴的贴心“小棉袄”。
二老“合谋”捐遗体
郑桂荣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跟老伴一起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岁月,四个女儿[NvEr]的家庭生活也和谐美满,每次看到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就非常知足。他得知内地很多老人[LaoRen]去世后都将遗体捐献[JuanXian]给医学事业,因此也萌生了捐献[JuanXian]遗体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伴时,老伴表示也愿意捐献[JuanXian],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是,当两位老人[LaoRen]将这个想法告诉四个女儿[NvEr]时,她们都不同意。反对最坚决的当属大女儿[NvEr]郑素萍,她说自己都快50岁了,对于老人[LaoRen]的这种想法无法接受。但令郑素萍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的一次生日宴会上,两位老人[LaoRen]又提起了这事。
今年3月23日,在郑素萍的生日宴上,郑桂荣和甘宝兰将打算捐献[JuanXian]遗体的想法告诉了女儿[NvEr]和女婿,结果遭到众人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只是捐献[JuanXian]像眼角膜这样的器官还可以考虑,无法接受他们捐遗体。
两位老人[LaoRen]如愿以偿
生日宴会过后,郑桂荣一找到机会就努力说服四个女儿[NvEr],向她们讲述自己的心愿。架不住两位老人[LaoRen]的软磨硬泡,四个女儿[NvEr]及女婿终于理解了老人[LaoRen]的心愿,同意了他们的想法。随后,小女儿[NvEr]郑晓梅和丈夫于今年5月就此事和市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6月5日,在库尔勒市公证处,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两位老人[LaoRen]颁发了“爱心证书”。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子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捐献[JuanXian]遗体的观念已逐渐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是一些老人[LaoRen]在表达捐献[JuanXian]遗体的意愿后,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身边最亲的人。郑桂荣夫妇的四个女儿[NvEr]及女婿尊重老人[LaoRen]的意愿,对于老人[LaoRen]来说也是一种孝顺。
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已办理遗体捐献[JuanXian]登记手续并帮助公证的有22例,其中2例已实现捐献[Juan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