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浙江 >
公司老板花费300万买下万只老石磨欲建博览园--国家年鉴
石磨[ShiMo],是一种用于把米、麦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器具,在北方特别多。
最近,新昌的一家丝绸公司[GongSi]董事长林平,花了300万,买回了1万多只石磨[ShiMo]。
这些石磨[ShiMo]有明清时期的,也有民国的。本来,它们将从中国卖往日韩,结果被林平“抢”了回来。
一家小店铺,却屯了万只石磨[ShiMo]
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林平到山东青岛出差。
这天,他在街头闲逛,忽然看到一家小店铺,堆满了石磨[ShiMo],还写着“出售”字样。
这家小店铺,引起了有收藏爱好的林平的兴趣。他进去一问,才知道原来老板[LaoBan]是专门收购石磨[ShiMo]的。他受一些日本人和韩国人之托,在中国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大量收集中国的古石磨[ShiMo],并准备运往日本、韩国作私人收藏。
老板[LaoBan]说,现在收集到的石磨[ShiMo]已经有一万多只了,有明清的,也有民国的,让人眼花缭乱。
林平听了,马上有了一个念头:一定要留住石磨[ShiMo]!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具有厚重历史的古石磨[ShiMo]流落海外。
他和公司[GongSi]中的高层说,调动一切力量,抓紧与有关人员沟通、洽谈,收购这批古石磨[ShiMo]。
300多万元,青岛码头截回石磨[ShiMo]
一开始,石磨[ShiMo]店的老板[LaoBan]不答应:这些石磨[ShiMo],已经被外国客人预定了。
“他们出多少价格,我就出多少,而且全部买下。”林平说的斩钉截铁。
“本来都说好了的……”老板[LaoBan]听了,有些犹豫。
林平又劝说:“大家都是中国人,难道你愿意看这些中国的古石磨[ShiMo]流到外国去吗?”
老板[LaoBan]不说话了,考虑了一下,同意转卖给林平。
但大部分石磨[ShiMo]已经被打包,静静地躺在青岛码头了。林平马上赶到了码头,截下了这批即将装船运往日韩的古石磨[ShiMo]。
4月初,这批石磨[ShiMo]陆续运到了位于新昌的达利丝绸公司[GongSi],一共有1万多只,很壮观。
加上运费,公司[GongSi]一共花费了300多万元。但林平觉得很值得。
昨天,在俄罗斯出差的林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不管花多少钱,也不能让他们流失到国外。”
丝绸老板[LaoBan],准备造个石磨[ShiMo]博览园
在林平公司[GongSi]所在的工业园里,还有千年桑树园、亿年硅化木、万年乌沉木等。
这些,都是林平这个“不务正业”的老板[LaoBan]去各地找来的。
前不久,该公司[GongSi]又从青藏高原引进两棵千年古桑,其中一棵树龄1600年,是中国第二大古桑。
该公司[GongSi]副总经理陈敬星说,在建雅鲁藏布江水库时,这两棵古桑将被淹,公司[GongSi]高层得知后将古桑移植过来,成为该景区的一大景观。
“而现在这批古石磨[ShiMo]的入驻,又为工业园增色不少。”陈敬星告诉记者。
昨天,记者在工业园看到,1万多只古石磨[ShiMo]石质各异,以磨盘居多,还有磨底、石碾等。
记者从网上搜索得知,有民俗专家认为,石磨[ShiMo]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化石,石磨[ShiMo]的转型是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的见证,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如今,石磨[ShiMo]等农业时代的产物已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林平介绍,这批古石磨[ShiMo]抢救回来后,他们准备建造一个中国石磨[ShiMo]博览园,使之成为农耕文明的珍贵见证。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