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不曾褪色的主人公——盘点50年雷锋题材文艺作品--国家形象
牋牋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记者 赵超)50年前,伟大的战士雷锋[LeiFeng]离开人世,留下同样伟大的雷锋[LeiFeng]精神。
牋牋雷锋[LeiFeng]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
牋牋50年来,文艺工作者始终没有忘记雷锋[LeiFeng]这位主人公,没有抛却雷锋[LeiFeng]精神这一主旋律,创作了一批又一批雷锋[LeiFeng]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
牋牋50年与雷锋[LeiFeng]有关的文艺创作,50载雷锋[LeiFeng]精神的延续与弘扬。
牋牋在文学世界里,雷锋[LeiFeng]是生动的主角,是雄浑的诗篇
牋牋“你全身的血液,你每一根神经,都沸腾着对祖国的热爱,而你同时在每一天,每一分钟,念念不忘: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受难的弟兄!……”
牋牋1963年,雷锋[LeiFeng]因公殉职第二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LeiFeng]同志学习”。著名诗人贺敬之深受雷锋[LeiFeng]英雄事迹鼓舞,怀着火一般的激情,写下了这样一行行慷慨激昂的诗句。
牋牋这首长诗塑造了雷锋[LeiFeng]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赞颂了他无比崇高的精神品质。诗人以他对雷锋[LeiFeng]革命精神的真知灼见和对雷锋[LeiFeng]英雄行为的深切感受,从时代的高度拓展了雷锋[LeiFeng]精神所蕴含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牋牋随后,中国青年出版社为这首诗出版了单行本,全书虽然仅有60多页,但发行量却突破16万册。当时,《雷锋[LeiFeng]之歌》对大力弘扬雷锋[LeiFeng]精神、在全社会欣起学雷锋[LeiFeng]活动的热潮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
牋牋上世纪60年代正值诗歌创作繁盛时期,《你,浪花的一滴水》、《雷锋[LeiFeng]颂》、《唱给雷锋[LeiFeng]》等一批歌颂雷锋[LeiFeng]精神的诗歌广为传播,文学鼓舞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牋牋那个年代的过来人还深深记得,当时出版的《雷锋[LeiFeng]的故事》几乎是人手一册,那是一本全面反映雷锋[LeiFeng]生平事迹的读物。就是这样一本小书,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直到现在还被许多人所钟爱,总发行量达到200多万册。
牋牋1998年,作家殷云岭编著出版了30万字的《雷锋[LeiFeng]传》,雷锋[LeiFeng]的故事首次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文艺评论家认为,这本书客观、全方位、多视角地再现了这位平凡而伟大战士的一生。
牋牋2006年,一本以全新视角呈现雷锋[LeiFeng]事迹的书《雷锋[LeiFeng]1940—1962》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这本由年轻作者编著的书图文并茂,用轻快的笔触、流动的思绪诠释了他们眼中的雷锋[LeiFeng]和雷锋[LeiFeng]精神。
牋牋2010年,作家黄亚洲出版了长篇小说《雷锋[LeiFeng]》。他表示,之所以写这样大部头的书,是因为“雷锋[LeiFeng]至今让我心潮起伏”。
牋牋时代在发展,文学创作在前进。时至今日,有关雷锋[LeiFeng]题材的文学创作并没有随岁月而消逝,充分表明雷锋[LeiFeng]精神在今天并没有时过境迁,雷锋[LeiFeng]依然是这个时代一个不可替代的精神标杆。
牋牋在文艺百花中,雷锋[LeiFeng]是动听的旋律,是绚烂的色彩
牋牋今年2月20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启动了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雷锋[LeiFeng]精神”主题歌曲的活动。主办方表示,通过这样举办的活动,希望能产生一首像《学习雷锋[LeiFeng]好榜样》一样能够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歌曲。
牋牋时间回到49年前,1963年3月5日,为了参加下午天安门广场纪念雷锋[LeiFeng]的集会,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安排作曲家生茂和词作家洪源,迅速创作一首适合合唱的歌颂雷锋[LeiFeng]的歌曲。两位快手利用中午吃饭时间,拿出了这首《学习雷锋[LeiFeng]好榜样》。
牋牋“学习雷锋[LeiFeng]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首先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很快就在军内外流传开来,极大地推动了学习雷锋[LeiFeng]活动的蓬勃发展。如今,这首歌已经传唱了近50个春秋,十几亿中国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
牋牋《学习雷锋[LeiFeng]好榜样》流行之后,众多词曲作家接连创作了一批歌唱雷锋[LeiFeng]、颂扬雷锋[LeiFeng]精神的歌曲,如《接过雷锋[LeiFeng]的枪》《千万个雷锋[LeiFeng]在成长》《雷锋[LeiFeng],我们的战友》等。
牋牋提到《雷锋[LeiFeng],我们的战友》,它是作为电影《雷锋[LeiFeng]》的主题歌而流传开的。这部由董兆琪执导的电影用艺术手段再现了雷锋[LeiFeng]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去劳动现场做义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大娘回家、替战友为家里寄钱等雷锋[LeiFeng]故事被影像再现出来。
牋牋其后,在上世纪7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雷锋[LeiFeng]之歌》,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少年雷锋[LeiFeng]》。
牋牋1996年,用全新视角诠释雷锋[LeiFeng]精神的电影《离开雷锋[LeiFeng]的日子》在全国上映。影片反映了雷锋[LeiFeng]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在雷锋[LeiFeng]去世后的30余年里,以雷锋[LeiFeng]为榜样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电影上映后,获得如潮好评。
牋牋这部电影的编剧王兴东后来回忆道:“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写好雷锋[LeiFeng]题材的电影,关键是让观众愿意认同并重新建立起对雷锋[LeiFeng]精神,也就是做人的道德规范的信心。”
牋牋去年,22集电视连续剧《雷锋[LeiFeng]》走上屏幕,关于雷锋[LeiFeng]的文艺作品仍在不断创作中。雷锋[LeiFeng]精神是一棵常青树,也是文艺创作不竭的源泉。从诗歌、小说到电影、电视,与雷锋[LeiFeng]有关的文艺作品见证了人们对雷锋[LeiFeng]的追慕,对雷锋[LeiFeng]精神持久的坚守。
牋牋在流行文化下,雷锋[LeiFeng]是正义的化身,是不朽的传奇
牋牋2001年,一个叫雪村的音乐人因为一首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LeiFeng]》的歌曲在网络上走红而一夜成名。这首歌曲用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东北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勇救伤员的故事。在这首被称作“音乐评书”的作品中,雷锋[LeiFeng]精神成为其着力表现的主题。
牋牋雷锋[LeiFeng]和雷锋[LeiFeng]精神就这样出现在当下的流行文化中。有人说,这是对雷锋[LeiFeng]精神的“恶搞”,文化学者陶东风则指出,革命文化作为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本,迅速地被商业化的大众文化挑选、使用和消费。
牋牋雷锋[LeiFeng]在大众流行文化中出现,说明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雷锋[LeiFeng]精神这样能够体现道德凝聚力的价值取向。只不过,这种价值取向是通过人们更容易、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牋牋2004年,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推出一款名为《学雷锋[LeiFeng]》的网络游戏。游戏里的情节都是以做好事、遵守行为道德规范为核心来设计的。游戏过程中,玩家通过阻止反面角色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弱势角色获得分值作为奖励,但如果没有及时阻止身边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没有及时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就会被扣除生命值,直至游戏结束。
牋牋这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开发《学雷锋[LeiFeng]》游戏,看重的并不仅是要选择一个名字叫“雷锋[LeiFeng]”的角色,而是倡导一种行为规范,在游戏当中,这种行为规范和雷锋[LeiFeng]意识是统一的。
牋牋如今,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嗅到雷锋[LeiFeng]的气息,从各地以雷锋[LeiFeng]命名的广场、街道、社区,到一直传承雷锋[LeiFeng]精神的雷锋[LeiFeng]小学、雷锋[LeiFeng]储蓄所,雷锋[LeiFeng]精神已经悄悄化作文化中一个闪光的符号,升华着人们的思想,提升着人们的情操,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情感纽带。
牋牋雷锋[LeiFeng]精神的文化传播还在以各种方式延续着:在雷锋[LeiFeng]家乡长沙市望城区,雷锋[LeiFeng]艺术团坚持排演花鼓戏《雷锋[LeiFeng]》;在辽宁锦州,全国首家学雷锋[LeiFeng]网站在2011年开通;道德模范郭明义一直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微博,用这种新颖的方式号召更多人加入学雷锋[LeiFeng]的队伍中……
牋牋半个世纪时光,半个世纪追怀。盘点50年文艺创作中的雷锋[LeiFeng]形象和雷锋[LeiFeng]精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时代的标本,一个永恒的主题。雷锋[LeiFeng],就是这样一位不曾褪色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