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同一条江不同好风景——漓江旅游“华丽转身”记--总结经验
同样一条江 不同好“风景”——漓江[LiJiang]旅游[LvYou]“华丽转身”记 新华社桂林7月4日电(记者孙志平、刘伟、王勉)旅游[LvYou]企业与旅游[LvYou]景点当地群众互争利益、游客越多景点环境压力越大、旅游[LvYou]产品单一经营方式粗放……这是目前我国多数旅游[LvYou]景点普遍存在的三大难题。记者在重游漓江[LiJiang]时,亲眼目睹了这一被称为“中国旅游[LvYou]名片”的风景名胜地发生的变化。在经过系列整顿、改革、完善后,曾经同样面临上述三大难题的漓江[LiJiang],旧貌换新颜,越发显得迷人、美丽。 以“疏”代“堵”,竹筏游轮和谐共处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和煦的阳光下,秀美的山峰、碧绿的江水,奇异的景观,让不同肤色的游客心醉神迷。
记者此前多次游览漓江[LiJiang],对漓江[LiJiang]景观不免有点“麻木感”,然而时隔一年再次坐船来到兴坪段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晴朗的天空、开阔的江面、透彻的江水、清晰的倒影、悠闲的牛群、嬉戏的鸭子,尤其是一张张编着号的竹排筏,或载着一对对小情侣,或载着一家两三口,有序地穿梭在一艘艘豪华游轮间。一个个美妙的画面,叠加在一起,有静有动,有山有水,构成了一幅少有的山水和谐图。
“别看这些竹排筏现在和游轮这么和谐,以前远不是这样,其中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阳朔县主管旅游[LvYou]的官员郑远军说。
记者了解到,和许多旅游[LvYou]景点一样,漓江[LiJiang]也曾出现旅游[LvYou]企业和地方百姓争利的问题。一方面旅游[LvYou]企业不愿村民的竹排筏参与到旅游[LvYou]中来;另一方面村民从自身生计出发,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制竹筏做起小买卖。漓江[LiJiang]上竹排筏最多时达2000多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矛盾重重,恶性竞争,安全事故不断。
“在治理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对竹排筏没有一味地去‘堵’,而是从沿岸群众生活出路考虑,出台《广西桂林漓江[LiJiang]排筏航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竹排筏依法登记,规定驾驶竹排筏必须取得操作员证书。同时规定竹排筏运行线路及停靠点等。”郑远军说,事实证明这一和谐共处,共同致富的路子,破解了旅游[LvYou]企业与当地群众争利的难题。
游船[YouChuan]建立“污水池”,导游牢记“环保经”
“尊敬的游客,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漓江[LiJiang]旅游[LvYou]……如果把漓江[LiJiang]污染了,功不抵过……请大家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漓江[LiJiang],不要将任何杂物和垃圾投入漓江[LiJiang]中……”
这是记者一行游漓江[LiJiang]时,漓江[LiJiang]游船[YouChuan]导游蒋丽丽的开场白,也是每次游船[YouChuan]起航时,蒋丽丽最先向舱内游客传达的“环保经”。她在漓江[LiJiang]游船[YouChuan]上工作近8年时间。“环保注意事项不仅在游船[YouChuan]开船时要讲,而且船行中途还要讲。”她说。
漓江[LiJiang]是桂林旅游[LvYou]的魂,而水是漓江[LiJiang]旅游[LvYou]的魂。“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漓江[LiJiang]的水质,就是保护桂林旅游[LvYou]。看到许多旅游[LvYou]景点,游客一走,垃圾遍地,我们非常痛心。我们一再告诫自己,漓江[LiJiang]的环境保护要从严、再从严。”漓江[LiJiang]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秦荣军说。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桂林市先后“关、停、并、转、迁”60多家漓江[LiJiang]沿岸污染严重的工厂,并在市郊建成3个污水净化厂,初步切断了漓江[LiJiang]的污染源。
据广西海事局统计,漓江[LiJiang]船舶日均产生生活污水约40立方米,船舶垃圾约8吨,年均产生残油约20吨和大量的含油污水。为了保持漓江[LiJiang]的洁净,桂林市要求所有游船[YouChuan]严格按照《桂林漓江[LiJiang]旅游[LvYou]客船污染物监督管理规定》,游船[YouChuan]底部安装排污池,游船[YouChuan]上所有的污染物排放管系实行铅封。
推出《印象·刘三姐》,旅游[LvYou]产业向多元复合型转变
“我叫徐全发,是阳朔镇木山村人……听说许多客人喜欢看渔火,说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美。”这样一段台词,52岁的徐全发从2004年至今说了几千次,这也意味着《印象·刘三姐》演了几千场。
作为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展示,让《印象·刘三姐》吸引无数观众,一年演出500余场,几乎场场座无虚席。《印象·刘三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漓江[LiJiang]旅游[LvYou]的延伸,两者比翼齐飞,相得益彰,成为桂林旅游[LvYou]两张亮丽的名片。很多游客游玩漓江[LiJiang]后的“必修课”,就是看《印象·刘三姐》。
“之前并没有现在这么乐观,桂林旅游[LvYou]一度面临旅游[LvYou]形式单一的考验,近年来桂林市铆足了劲,推进旅游[LvYou]业的转型升级。为此提出旅游[LvYou]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印象·刘三姐》就是两个转变的集中体现。”桂林市旅游[LvYou]局局长林业江说。
“现在游漓江[LiJiang],真正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美丽的自然风光,舒适的船舱环境,加之《印象·刘三姐》压轴戏,真正让人体验到快乐旅游[LvYou]。”一位游客下船前在船上的意见簿上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