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让格桑花绽放在雪山古国—走访中尼农业合作项目--中国年鉴网
新华社加德满都9月15日电(记者 何险峰)“住到泰米尔的宾馆里面,我舒服了,但离这片试验田远了,也和工人们分开了,又从哪里知道作物生长情况,从哪里掌握到第一手试验数据呢?”在尼泊尔长期从事农业合作的赖柄旭朴实的话打动了记者。
泰米尔是尼泊尔著名的国际游客聚居区,也是首都加德满都最为繁华的地方。赖柄旭来自西藏福劳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刚到尼泊尔时住泰米尔,租到试验田后第二天,赖柄旭便搬到了田边,与他的水稻和花卉生活在了一起。
赖柄旭的试验田共80亩。14日下午,记者驱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30多分钟,再步行翻过两个山头后,一片金黄的稻田和塑料大篷便出现在眼前。
田边,几间临时搭建的小平房便是赖柄旭与工友们休息和生活的地方。弯身进入赖柄旭住的房间,一床一桌,一个电水壶几个锅碗,赖柄旭吃住工作全在这不足三平米的房间。“最大的问题是水和电,我们得从山外运水进来喝,而我们最怕的是停电,停电后我们只能靠蓄电池工作,但不能工作长了,”赖柄旭指着蓄电池告诉记者。
从小屋俯瞰去的几块试验田,近日由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杨厚兰来参观,引起尼泊尔媒体关注。尼泊尔官方日报《新兴尼泊尔》报道说,中国水稻帮助尼泊尔水稻实现了产量翻番,而尼泊尔国家电视台等也来到这块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报道。
赖柄旭种植的水稻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与旁边田里的尼泊尔水稻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现场数了一下,试验田里主穗颗粒多的达到330多颗,而隔壁田里的尼泊尔水稻最多则只有100多颗。“我的水稻与尼泊尔水稻施用同样的肥料,在相同区域生长,阳光、土壤、肥料均一样,但产量能达到每亩800到900公斤,而尼泊尔水稻目前平均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赖柄旭自豪地说。
他介绍说,福劳尔公司长期致力于高原农业,掌握了先进的高原适应性种植与培育技术。“我们将这些先进技术带到尼泊尔,通过近几年的水稻、蔬菜、花卉等多方面试验性种植,已经掌握了尼泊尔的气候、植保、销售等各种资料,即将进行规模化和精细化生产。尼泊尔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水平较低,我们将致力于提高尼泊尔农业发展水平,在带动当地经济中谋求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走进赖柄旭的花卉试验田,雪山、蓝天、白云和雪白的格桑花,在夕阳的映照下漂亮非凡。“天高云淡,五彩斑斓,嗅着泥土的芬芳,追寻圣洁的格桑花……从希望起步,只为那永远的绽放。”赖柄旭吟唱起了思念家乡的歌谣,有思念,更多的是抱负。
“下一步,我们的想法是以这片基地为研发中心,建立起覆盖全尼泊尔的水稻、蔬菜和花卉科研和生产网络。我相信,下次你来,一定可以看到这满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格桑花和金黄的水稻,”赖柄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