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依靠科技创新我国高原高速铁路隧道建设取得突破--国家年鉴
新华社西宁10月4日电(记者 骆晓飞)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头号重点控制性工程——祁连山隧道自2010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铁路建设者依靠科技创新手段,先后攻克了碎屑流、软弱富水地层等隧道施工致命难题,确保这一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铁路工程安全推进。截至目前,这一隧道已掘进1.67公里。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全长177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是我国高原高海拔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其中,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全长9.49公里的祁连山隧道,是这一线路甘青段的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这一工程全线海拔在3600米左右,而且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碎屑流和软弱富水地层等施工难题于一身。
“碎屑流俗称‘地下泥石流’,在地质界是新名词,目前世界隧道修建史上还没有遇到过。”中铁二十局兰新铁路甘青项目经理部总经理任少强说,与此同时,隧道施工有两怕,一怕水,二怕软弱围岩,而祁连山隧道集两怕于一身。
任少强告诉记者,为了攻克碎屑流这一难题,一年多来,建设者试用了国内钻爆法施工的10种不同的工法,最后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创新,总结出了“一探、二封、三泄、四注”的全新工艺,攻克了碎屑流这一“拦路虎”。
同时,祁连山隧道建设沿用了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取得的科技成果,并采用三层混凝土、一层保温层、一层防水层的“五层夹心饼”的全新支护方法,解决了隧道运营后因冻融圈扩大而造成的冻害。
“要解决这样的世界级难题,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任少强说,在单一工法和既有施工经验不适用的情况下,采用柔和完善的办法,力求创新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