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2010 >
网友设计“微型立交桥”欲解京城堵局--国家年鉴
■ 对话
父亲堵车丢生意激发设计[SheJi]灵感
22岁的河南小伙李旭用两年时间设计[SheJi]“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并申请专利。他认为自己的方案[FangAn]优于传统立交桥[LiJiaoQiao],可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前日,本报记者对话李旭。
新京报:设计[SheJi]“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的初衷是什么?
李旭:父亲2007年到北京做生意,因堵车失去了一个大单生意。那时北京已经开始堵车,父亲认为北京许多立交桥[LiJiaoQiao]设计[SheJi]不好,比如西直门立交桥[LiJiaoQiao]太复杂。我设计[SheJi]“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得到父亲的大力支持。父亲对制图感兴趣,有些工作是他完成的。
新京报:“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引发网友关注,你怎么看?
李旭: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关注,这说明交通拥堵问题严峻,现存立交桥[LiJiaoQiao]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网友们有切身体会,才引起他们关注。
新京报:许多网友批评你的“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没有考虑行人,是“硬伤”,怎么解决人车交流以及行人过马路的问题?
李旭:这的确是一个缺陷,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通过架设天桥或地下通道解决。
新京报:网友提到很多关于“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的缺陷,比如桥上多出很多出口,易拥堵、一旦走错难以纠正等,专家也认为你方案[FangAn]可行性差,你如何看?
李旭:设计[SheJi]图在运用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包括交通流量等因地制宜。专家的意见给我很大帮助,比如视距盲点、人车交织等问题,都是以前考虑不周的地方。
“方案[FangAn]”能否疏通双井桥?
设计[SheJi]者李旭认为,“微型立交桥[LiJiaoQiao]”适用于北京。部分市民提议其运用该方案[FangAn]来“诊断”双井桥等堵点,看能否解决其拥堵。
李旭表示,虽然北京道路特点适合用他的方案[FangAn],但对于具体到某个地点的运用,他不能马上做出肯定回答。需要调研当地车流量、道路特征及周边环境。“可以找时间,先用软件进行模拟测试。”
【现场】
立交桥[LiJiaoQiao]周围遍布多个堵点
昨日下午,记者对双井桥进行实地探访,在双井桥东北角,从两广路左转过来的车辆刚一过桥,前面就是多处公交车站,包括28路、37路、57路等近20多个公交线在此设站。由于公交车进站时离桥太近,等车上车的人潮涌上自行车道与骑车人混在一起,造成一处堵点。在桥的西北角,有一家大型购物中心,一些车辆随意停在路边,占用自行车道,骑车人被挤上机动车道,加剧拥堵。
在双井桥西,从国贸桥方向往南,如果前往两广路,需要在未上双井桥的时候驶出主路,但驶出主路的车辆与辅路车辆、自行车、行人交织,而边上也是公交车站、地铁站,巨大的人流和车流混杂,又形成一个堵点。附近报刊亭的老板称,早晚高峰期经常水泄不通,几乎每天都发生剐蹭,200米的路甚至开车要等半小时。
此外,从双井桥下向东到广渠路与西大望路的十字路口,这段仅3公里的路上,共设置4处信号灯,导致车速减缓,车流排队。
市民张女士认为,李旭的设计[SheJi]如果运用在这里,从两广路到国贸,无论哪个方向都没红绿灯,左转将非常便捷,通过立交桥[LiJiaoQiao]上的多个出入口将车流量分散,速度也不会降低太多,堵点自然会消失。
【点评】
治堵必须解决人车混行
十余年研究立交桥[LiJiaoQiao]的民间设计[SheJi]师郑学信在看了李旭的方案[FangAn]后认为,该设计[SheJi]没有很好解决车流交织问题。因此不适合用于双井桥这样车流量巨大的地方。
郑学信认为,传统立交桥[LiJiaoQiao]设计[SheJi]的最大问题在于车流交织和人车混杂。双井桥的堵点也是这样形成的。车流交织的地方,道路通行能力打折。另外,机动车和自行车走平行车道,转弯时人车混杂,会出现车流交织现象,造成混乱。李旭的设计[SheJi]没有针对上述问题的措施。
(记者 朱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