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2010 >
车市寒冬从这个夏天开始 14个因素致全年负增长--国家史册
这个炙热的夏天,势将成为中国车市转冷并走进漫长“冬天”的起点。乘联会前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在4月出现27个月来的产销量[XiaoLiang]首度负增长[ZengChang]之后,5月整体车市持续负增长[ZengChang]态势,并且今后几个月形势预计将继续恶化。
乘用车环比销量[XiaoLiang]持续全线下滑
5月乘用车产量104.7万辆,环比下降8.9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国内销量[XiaoLiang]101.2万辆,环比下降6.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乘用车产量593.6万辆,比上年只有6个百分点的增长[ZengChang];国内销量[XiaoLiang]562.97万辆,比上年只有5.8个百分点的增长[ZengChang]。前5个月的产销量[XiaoLiang]增幅分别比前4个月下跌0.9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5月乘用车销量[XiaoLiang]再次出现了全线细分市场[ShiChang]环比下滑的情况,分别是轿车下滑3.0%,MPV下滑9.3%,SUV下滑11.4%,微客下滑14.8%。前5个月,轿车增幅为5.9%,M PV为14.9%,SUV一枝独秀为38.3%,而微客领跌率先出现了8.4%的负增长[ZengChang]。
上半年增长[ZengChang]率不及2008年一半
据乘联会秘书长饶达分析,造成5月乘用车市场[ShiChang]环比销量[XiaoLiang]降福扩大的原因有三:一是市场[ShiChang]需求疲软,日系企业进一步减少,而雪藏的销量[XiaoLiang]已经吐光;二是燃油价格大幅波动加剧了车市收缩;三是公车治理和三费公开的措施进一步严厉,造成车市继续小幅收缩。
5月,广义乘用车批发数出现了今年最低的微幅正增长[ZengChang],零售数也是微幅正增长[ZengChang]。饶达认为,“5月份整个汽车市场[ShiChang]仍是负增长[ZengChang],车市最困难的时间还没过去。”
而6月乘用车销售开局仍然低迷。根据市场[ShiChang]周期规律,6月是乘用车市场[ShiChang]进入低谷的起点。但日系车企受地震影响的恢复速度超过预期,将能促进乘用车的批发量。饶达表示,6月狭义乘用车同比销量[XiaoLiang]比5月略高,但上半年乘用车零售的累计市场[ShiChang]增长[ZengChang]率,可能不到市场[ShiChang]最不理想的2008年的一半。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杰
■趋势分析
乘联会:14个因素致全年负增长[ZengChang]
政府公务车新政减少采购量,为车市再添变数
乘联会还预计,今年后几个月车市形势将更严峻,并列举出14个看空因素,希望车企降低市场[ShiChang]预期。
饶达认为,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带来的市场[ShiChang]滑坡将持续到明年一季度,车市同比明显回升要到明年4月份甚至更长时间;在雪藏销量[XiaoLiang]回吐完之后,实际销售数据将会有所减少;去年出口、房地产和汽车带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ZengChang]局面,今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从紧,存贷款利率升高,拉低了汽车销量[XiaoLiang]和汽车消费信贷比例;没有了政策“末班车”效应,今年四季度可能会负增长[ZengChang];日系受到地震影响,恢复到原来23%的市场[ShiChang]占有率要到2012年;执行限购和增加停车费政策的大城市今后还会增加。
此外,政府公务车新政减少采购量;政府希望车市减速不会再出台鼓励政策;节能汽车补贴标准将提高,使受惠车型减少;高油价继续抑制汽车消费;乘用车库存过大;高通胀吞噬了一些能用于买车的资金;连续两年的超前消费,购车能量需一年以上的再积累时间。这些均将成为抵消全年销量[XiaoLiang]的因素。
乘联会维持对今年汽车市场[ShiChang]总体是负增长[ZengChang]的预测不变。饶达说,“如果把去年雪藏的汽车销量[XiaoLiang]算为去年的销量[XiaoLiang],那么今年汽车市场[ShiChang]是更大幅度的负增长[ZengChang]。‘以丰补歉’保持了市场[ShiChang]的基本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