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2010 >
汽车业合资黄金十年:风起云涌 激辩不止--中国年鉴
日前,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一位博士,写下了《有钱有市场[ShiChang]就要追求最好的技术[JiShu]》的文章,称中国汽车合资[HeZi]“市场[ShiChang]换技术[JiShu]”的政策设计最终被证明完全失败,既失去了市场[ShiChang]又得不到技术[JiShu]。随后,一位业内观察人士马上以《中国汽车再经不起狗屁专家的忽悠了》加以反击,中国汽车业通过对外合资[HeZi]合作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市场[ShiChang]换技术[JiShu]”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样的争论在最近十年之中,已出现过多次,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实际上,中国加入WTO的十年来,是汽车合资[HeZi]合作发展最迅猛的十年,也是对“市场[ShiChang]换技术[JiShu]”争辩最激烈的十年。
通过这种争辩,我们可以窥见入世10年来,汽车业合资[HeZi]的风云激荡。尽管现时仍没有最好的结论,但现实将启示未来。
争议: “市场[ShiChang]换技术[JiShu]”失败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业通过对外合资[HeZi]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JiShu]、产品和管理,也真正开启了汽车市场[ShiChang]化的洪流,这被形象地称之为“市场[ShiChang]换技术[JiShu]”。对此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大型汽车集团,最终只是成为跨国公司的组装厂,市场[ShiChang]没有换来技术[JiShu],也不可能换来技术[JiShu],而没有保护的市场[ShiChang]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的天下。而正方观点认为,合资[HeZi]合作打开了中国汽车业融入世界产业体系的大门,舍此则无发展。
2005年,在广州花都的一个汽车论坛上,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直言,在发展汽车自主品牌上不要花过多精力,只要做好汽车合资[HeZi]就能发展好汽车产业。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对此则强烈反对,认为“自主品牌是知识产权的代表,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场有名的“龙何之争”引发了业内持续多时的争论,而最终还是谁也不能说服谁。
这样的争论,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业合资[HeZi]进入最迅猛的发展时期,而日益激烈。对于“市场[ShiChang]换技术[JiShu]”势必失败的焦虑,越来越笼罩在汽车业头上。
2008年夏天,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南方日报记者的陪伴下,走进了广汽本田的车间,他此行目的正是了解合资[HeZi]汽车业的发展情况。
其时,面对吴敬琏关于“市场[ShiChang]有没有换到技术[JiShu]”的询问,时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明确表示:“我不认可在此过程没有换到技术[JiShu],这是需要过程的。”他认为,“我们放开了市场[ShiChang]跟国外合资[HeZi],尽管有了一定经济规模的增长和积累,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技术[JiShu]和品牌的沉淀。这有两个原因:外方是否愿意提供?我们是否具备嫁接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基础比较弱,必须提高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嫁接技术[JiShu]。如果说以前没成功,但现在时机到了。广州本田成立了10年,有了一定的资金、人才的积累,现在已经开始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力阶段,我们应该朝更高的方向发展。”
吴敬琏对此持肯定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有一种舆论,改革开放多年了,技术[JiShu]没有换到,政策是错误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些片面的。不同的行业情况不同,有的换到的多,有的换到的少;有的是大规模地换到了,有的是小规模地换到了;有的是直接换到的,有的是通过技术[JiShu]、人才等溢出效应间接换到的。我想如果没有放开市场[ShiChang],汽车工业最近五六年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他还说:“有人说,外方对技术[JiShu]进行封锁,但我觉得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方面找找自己的问题。现在一些合资[HeZi]企业已经开始加强自主创新,这些企业处在一个门槛上,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