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中国医生人文素养仍偏低 不能成无情冷血杀手--中国年鉴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女医生[YiSheng]在微博中写道:“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在我下班的时刻她开始吐血,估计也就这几个小时的事了,反正不关我的事了,我下班了,噢耶耶耶。”“病人宣布临床死亡,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可以出游了!”这名医生[YiSheng]被网友称为“冷血医生[YiSheng]”。目前,该医生[YiSheng]已被医院停止处方权并调离临床岗位。
关于这名医生[YiSheng]的言论,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玩笑话”,反映了个人“不成熟”,属于“言论失当”。但是,多数人认为这是“价值观问题”,属于“没医德”。
客观地说,作为一名医生[YiSheng],如此“淡定”地面对生死,确实挑战了公众的心理底线,也违背了医生[YiSheng]的职业道德。在医患信任本已脆弱的今天,这些“惊人之语”,不仅伤害了广大患者的感情,也损害了整个医生[YiSheng]队伍的形象。
生命[ShengMing]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从孕育成长到衰老死亡,全程都离不开医生[YiSheng]。而医生[YiSheng]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为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医生[YiSheng]几乎每天都要和死神打交道。因此,面对疾病和死亡,他们更多是以一种理性、冷静的姿态表现出来。这正如电视剧《医者仁心》里一名医生[YiSheng]所说:“我们[WoMen]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还有下一个生命[ShengMing]垂危的患者等着我们[WoMen]去救治。我们[WoMen]实在是做不到上一分钟还痛哭流涕,下一分钟就冷静地站在手术台上,切开另一个人的胸膛。所以面对死亡,我们[WoMen]只能保持一种假装的冷漠,这是我们[WoMen]每个人的心理自我保护,否则我们[WoMen]早就崩溃了。”
也许,这就是医生[YiSheng]的“职业性冷静”。但是,这种自我保护应该是有限度的。一名医生[YiSheng],可以“冷面”,不可“冷血”;可以外表冷静,不可内心冷酷。医生[YiSheng]对患者的同情,虽然不必用眼泪,但至少要用心血。美国科学史家萨顿在《科学的生命[ShengMing]》一书中说:“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可见,医学不是一门纯技术,而是人类情感的延伸、人性善良的表达。悲天悯人,敬畏生命[ShengMing],是医生[YiSheng]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所谓“心不近佛,不可为医”。
曾有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YiSheng],做手术达到“忘我境界”,当患者已经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时,麻醉师一再提醒医生[YiSheng]停止操作,但这名医生[YiSheng]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手术“完美收官”。此举引起了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生[YiSheng]的不满。这告诉我们[WoMen],技术可以拯救生命[ShengMing],也可以亵渎生命[ShengMing]。一个医生[YiSheng]如果目中无人,手术刀和屠宰刀无异。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是一大“软肋”。前段时间,网上曾流传过一组“玩尸女”的照片,一群医学院学生摆出各种姿势,玩弄头盖骨等人体教具,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反感。类似的事件说明,尽管我国的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医生[YiSheng]的整体人文素养仍然偏低。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重视对医生[YiSheng]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考核,让每一名医生[YiSheng]都能在内心敬畏生命[ShengMing],而不要成为无情的“冷血杀手”。
著名医学教育家奥斯勒曾指出,无知、冷漠、堕落,是医生[YiSheng]的三大敌人。他认为,一名医生[YiSheng]“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职业生涯中找到宁静和幸福。对于那些“冷血”医生[YiSheng]来说,这段忠告如同一剂良药。(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