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四旬夫妻为救重病儿愿“卖身” 借30元跑好几家--中国年鉴网
他们[TaMen]的儿子[ErZi]才一岁半,患上了“重型地中海贫血”,如能在2岁~3岁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就有九成的机会痊愈,否则,错过这个黄金治疗期,孩子[HaiZi]的一生都将在不断输血中度过。 为了孩子[HaiZi],无奈父亲愿以下半生的劳动力换取儿子[ErZi]的健康……
5月10日中午,广西南宁琅东汽车站,40岁的黄德超和韦彩秀抱着他们[TaMen]病蔫蔫的儿子[ErZi],在刺目的烈日下,举着“走投无路,只能卖身救儿”的纸牌,期待地注视着身旁熙熙攘攘的过往人群。
他们[TaMen]的儿子[ErZi]才一岁半,患上了“重型地中海贫血”,经向自治区医科大附属医院的医生咨询,如能在2岁~3岁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就有九成的机会痊愈,否则,错过这个黄金治疗期,他的一生都将在不断输血中度过。
“我上网查了,这样算下来得花高达1000万元才能养得了这个孩子[HaiZi]一生。”黄德超神情沮丧地说,“我们[WoMen]夫妻俩都是农民,东拼西借只筹到8万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希望能筹足手术的钱,我们[WoMen]不想失去这个孩子[HaiZi]。”
夫妻俩两天前专程从象州县罗秀镇敖村到南宁寻求帮助,“我们[WoMen]已买了今天下午4点的车票准备回家,网络上传了我们[WoMen]的事情后,昨晚账户已收到了第一笔1000元的捐助款。”黄德超有些激动地说:“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们[WoMen]愿意出卖下半辈子的劳动力甚至身体的所有一切,只要能给儿子[ErZi]一个新生!”
抱着孩子[HaiZi]的韦彩秀眼眶潮红地望着丈夫,她怀中的孩子[HaiZi]正使劲扭动着满是痱子的小身躯。
“听医生说出病情,他爸当场晕倒了”
黄德超和韦彩秀虽说都是农民,但在当地农村也属于手脚勤快的人,在儿子[ErZi]出生前,他们[TaMen]已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大学了,二女儿则上中学。韦彩秀在家种地养蚕,黄德超到矿山帮老板洗矿,两口子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2000多元,日子过得很滋润。
儿子[ErZi]出生前,他们[TaMen]搬出旧泥房,住进了新起的80平方米的水泥房。儿子[ErZi]的出生,让他们[TaMen]的生活充满笑声,他们[TaMen]给孩子[HaiZi]取名黄天成,盘算着再努力攒点钱,把房子再加盖一层,好好供女儿上完大学。
儿子[ErZi]长到三个月时,眼前的幸福被突如其来的病情击得粉碎。“孩子[HaiZi]高烧老不退,一验血,发现血色素才有50克!正常人的血色素是120克~130克。”黄德超说起这些医学数字无比娴熟。
辗转了几家医院,在柳州市,当医生告诉他们[TaMen],孩子[HaiZi]患的是“重型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病,每月都得给孩子[HaiZi]输血,否则有生命危险。“听医生说出病情,他爸当场晕倒了。”韦彩秀说着,泪水涌上眼眶,“我们[WoMen]真对不起这个孩子[HaiZi],让他这么遭罪。”
广西是地中海贫血症的高发区,但在此前,他们[TaMen]谁也想不到自己会和这个病沾边,他们[TaMen]的两个女儿也都很健康。
从确诊的那天起,夫妻俩每个月都要带孩子[HaiZi]到医院输一次血,“他还小,一次输两个单位,1200元一次,发病后孩子[HaiZi]的身体也弱了,每月都要患感冒两三次,经常得住院治疗。”黄德超无奈地说:“我们[WoMen]每月挣的钱全用在孩子[HaiZi]的治疗上了,一毛钱也存不下。”
让黄德超更犯愁的是,医院的血库也经常告急,有时预订一个月也没有血,“我时常在象州、金秀、柳州等地轮流登记预约,如果有两个月输不上血,孩子[HaiZi]脸色就会变得青白,四肢无力,医生说不及时输血除铁会损伤肝脏。”
不停地走访医院,外带买了很多医书回家钻研,黄德超越来越感到绝望,“随着孩子[HaiZi]的长大,他的输血量也会越来越大,不仅终身像个废人,而且花费巨大,网上有人计算过,这样的孩子[HaiZi]一辈子在治疗上就得花1000万元。”
“只有3岁前动手术治好他,否则我们[WoMen]这样的家庭哪里养得起这样的孩子[HaiZi]?!”
“最难的时候,借30元钱,得跑好几家才能借到”
自从儿子[ErZi]确诊后,黄德超一家一下回到了贫苦的生活状态中,不仅再也没有买过新衣服,餐桌上也少有荤腥。
“孩子[HaiZi]的妈要喂奶,就每三天赶墟的时候给她买一点点肉。”黄德超说,大女儿的学费靠贷款,生活费靠自己课余时间打工。
为给孩子[HaiZi]治病,远亲近友全借遍了,“最难的时候,借30元钱,得跑好几家才能借到。”黄德超苦着脸说,“不是人家不肯借,都是种田的人家,谁家也没有多余的闲钱。”
为了省钱,到外地给孩子[HaiZi]治病时,夫妻俩都挑最便宜的旅店住,“以前住10元一晚的,现在涨价了,我们[WoMen]只能找到15元一晚的了。”
去年到南宁看病,知道医科大医院能做手术治这个病后,黄德超一家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借钱,“我的三个妹妹,一人给我们[WoMen]借了1万元,她们都是农民,很不容易了。”
至今,黄德超只筹到了8万元,余下的大半数额,他再也没有借处了。他们[TaMen]试着通过乡到县向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乡政府给他们[TaMen]的答复是,所需数额太大了,只能给200元。
这次来南宁,他们[TaMen]到了广西红十字会,得知也没有这方面的费用支出,走投无路之下,他们[TaMen]便开始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只要有人愿意帮助我们[WoMen],我们[WoMen]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包括:肾脏、眼角膜和下半辈子的劳动力……”这是黄德超写在纸牌上的话。
或许一个农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话语有违法的地方,但也足见其已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记者 庞慧敏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