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8岁白血病患儿病亡捐遗体 生前希望能救别人(图)--年度总结
记者[JiZhe]见证白血病患儿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图)
8岁的他和病魔搏斗了3年,如今成为我省第127位遗体[YiTi]成功捐献[JuanXian]者
9日20时,杨细益坐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部楼前的花坛边,天已经漆黑,但进进出出的人还很多,有不少家长抱着孩子[HaiZi]来来往往。看到别人手中的孩子[HaiZi],杨细益心情更加沉重,他不时地低下头,趁人不注意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就在1分钟前,一辆救护车接走了他儿子[ErZi]的遗体[YiTi],那一刻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见孩子[HaiZi]。他指着身边不远处的花坛说:“接到确诊报告的那一天,我就坐在那,儿子[ErZi]问我为什么哭,我哪里敢告诉他,只是说眼睛了进了沙子,儿子[ErZi]还给我吹了吹眼睛。”如今,他那已被白血病折磨了3年的8岁孩子[HaiZi],成为江西省第127位遗体[YiTi]成功捐献[JuanXian]者。本报记者[JiZhe]全程见证了这个孩子[HaiZi]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据了解,他的遗体[YiTi]将作为医学教学科研之用,而他的名字和照片将被刻在捐献[JuanXian]者纪念园的纪念碑上。
目击
小杨顺口鼻血流不止
8日9时刚过,江西红十字会医用组织库咨询办公室来了一位中年女子,她正是8岁孩子[HaiZi]杨顺的母亲徐荣梅。“我能不能为我儿子[ErZi]申请遗体[YiTi]捐献[JuanXian]?他就快不行了。”她的话震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原来,杨顺6岁时被查出患上白血病,而此时病情复发已治愈无望。
9日15时许,在征得孩子[HaiZi]父母同意后,记者[JiZhe]随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部血液科抢救室,杨顺就躺在病房门口第一张病床上。孩子[HaiZi]长得很可爱,白白胖胖,个子也很高,但很虚弱,脸上毫无血色。微微睁开眼睛,目光却模糊呆滞。让人吃惊的是,孩子[HaiZi]口鼻布满着血渍,甚至牙齿也彻底被染成了红色,鼻孔上塞着的纱布同样成了暗红色。“孩子[HaiZi]情况很糟糕,肺部不断出血,止不住了,只能靠纱布堵住,口腔里也塞满了纱布。”母亲徐荣梅沮丧地说,她还拿出给儿子[ErZi]盛尿的瓶子,里面也都是鲜红的液体。
讲述
与病魔搏斗3年,还有一个半月就9岁了
杨顺一家来自鹰潭市余江县洪湖乡,妈妈[MaMa]和爸爸清楚地记得2009年3月11日,杨顺摔了一跤,鼻血流个不停,晚上还高烧不退,送到县人民医院,医生初步判断是血液疾病,需要到大医院去确诊。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一家来到了南昌,拿到诊断结果时,全家人都崩溃了——白血病!
3年来,他们一家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医院,看了多少医生,全家的积蓄早已耗尽,债台高筑,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孩子[HaiZi]的救治。但白血病带来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小杨顺,经常流血不止,浑身疼痛。尤其是最近3个月,孩子[HaiZi]骨头都痛,站立起来都很困难。但小杨顺却很坚强,他还经常安慰偷偷伤心流泪的父母,说自己一定能战神病魔。
在病床头摆放着一碗早上妈妈[MaMa]买来的稀饭,小杨顺一口都没有喝,口中不断溢出鲜血,让他无法吞咽。父母知道,孩子[HaiZi]的时间真的不多了。“11月26日,就是杨顺9岁的生日了,不知道能不能挺到那一天?”妈妈[MaMa]轻搂着儿子[ErZi]的头,抚摸着他苍白的脸蛋。
中秋节和爸爸妈妈[MaMa]第一次逛动物园
在小杨顺的床头,还摆放着一张拍摄于9月30日的照片,也就是今年中秋节的那一天。照片上的杨顺和妈妈[MaMa]搂在一起,两人都伸出V字形的手指,旁边还有一只憨态可掬的海狮。“这是我们第一次陪杨顺游玩,就在南昌新动物园,那天杨顺已经不能走路了,一直都是我们抱着。虽然他很难受,但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开心地和我们有说有笑。”说到这,徐荣梅脸上浮现了一丝笑容。
妈妈[MaMa]还找出了一张不久前和杨顺的另一张合影,是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下拍的,儿子[ErZi]已经快有妈妈[MaMa]一样高了。
“让珍贵的血小板救有希望的人”
今年3月份,杨顺病情复发,医生建议他们去上海更好的医院看看。于是,他们全家在上海呆了两天,医生当时说,孩子[HaiZi]最多只有3~4个月的时间了,就算要做骨髓移植,成功的几率也非常低,而且费用要四五十万。“其实我们的钱早用光了,要不是小天使基金和政府资助,可能还坚持不到现在。”妈妈[MaMa]性格非常倔强,她说到这里特意对记者[JiZhe]说:“除了这些资助外,我没有要过别人一分钱,请你千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想通过你们寻求他人的帮助。”
徐荣梅还告诉记者[JiZhe],从上海回到老家以后,为了省钱,一直吃给孩子[HaiZi]中药,但病情还是一步一步恶化。这次住院,医生还给儿子[ErZi]吊了几次血小板,起初几天效果还不错,孩子[HaiZi]能恢复点精神,但后来能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于是,几天前他们决定放弃治疗。“我们知道,血小板非常珍贵,给孩子[HaiZi]用也只是拖时间,还不如把血小板留给真正有希望的孩子[HaiZi]。”
书包从来不离开身边,他渴望上学
时间临近9日17时,躺在病床上的小杨顺有些烦躁不安,嘴里偶尔说出几句外人已经无法听懂的话。“他想坐起来。”父母把孩子[HaiZi]扶了起来,小杨顺开始用手不停地抓挠着全身,额头不断地冒汗。“书包,书包。”杨顺口中又艰难地挤出几句话,妈妈[MaMa]立即把放在床头的书包递到孩子[HaiZi]手上。“这书包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杨顺,里面装着他一年级的所有书本,他渴望回到学校上学。”
摸到书包后,小杨顺想拉开书包的拉链,但他已经没有力气。妈妈[MaMa]轻声地念起《木兰从军》的词句,听着听着小杨顺平静了些许。
“儿子[ErZi]对我说想捐献[JuanXian]遗体[YiTi]”
徐荣梅说她曾有过和儿子[ErZi]一起投河自杀的念头,但当她看到儿子[ErZi]的脸庞,又不忍心,内心的煎熬也折磨这位母亲,30来岁的她看上去已显苍老。
几个月前,儿子[ErZi]看到一则电视新闻,是关于捐献[JuanXian]遗体[YiTi]和眼角膜移植的。杨顺突然对妈妈[MaMa]说:“如果我不在了,我也想捐献[JuanXian]遗体[YiTi],还能救别人。”当徐荣梅找到红十字会咨询后得知,白血病患者的器官是不能用于移植的,只能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她依然决定为儿子[ErZi]办理捐献[JuanXian]手续。
动态
孩子[HaiZi]走完了短暂的人生路
9日17时45分,记者[JiZhe]结束前期采访回到了报社,手机突然响起,是红十字会的电话,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杨顺走了,就在10分钟前。”
记者[JiZhe]再次赶到医院,徐荣梅已经把孩子[HaiZi]的遗物全部收拾好,也给孩子[HaiZi]换上了一身只穿过一次的新衣服。妈妈[MaMa]打来一盆热水,开始给儿子[ErZi]清洗面部,擦掉脸上的血迹,父亲轻柔地抚平儿子[ErZi]紧锁的眉头。“17时35分,儿子[ErZi]走了,我们让医生不要抢救了,这只会给孩子[HaiZi]带来更多的痛苦。”父亲强忍着悲痛对记者[JiZhe]说。
江西第127位遗体[YiTi]成功捐献[JuanXian]者
1个小时后,江西红十字会医用组织库的救护车来了,爸爸妈妈[MaMa]亲手将儿子[ErZi]遗体[YiTi]抱上了推车,送到救护车前。当车门关上,杨细益失声痛哭,徐荣梅却很冷静,好像她已经为这一刻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而当救护车驶离医院的那一刻,徐荣梅的眼神突然变得很迷茫,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儿子[ErZi],妈妈[MaMa]没有带好你。要是当初我没有捡回那个废弃的化学油桶,也许你就不会得病,不会走得这么急,妈妈[MaMa]对不起你……”
红十字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JiZhe],杨顺是江西省第127位遗体[YiTi]成功捐献[JuanXian]者,将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而孩子[HaiZi]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JiZhe],杨顺的病因并未查清,其遗体[YiTi]用于医学研究将有助于确定真正的病因,帮助更多的人免受病痛。
据悉,小杨顺的追思会已定于今日10时在位于南大医学院瑶湖校区内的红十字会医用组织库举行。(信息日报 记者[JiZhe]黄祥晟/文 记者[JiZhe]袁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