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乡村医生出诊30年步行60万公里 索道过江(图)--年度总结

  

  一个[YiGe]孤独的身影,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默默地行走了30年。30年里,每天滑过28秒的溜索、再翻越垭口、穿过云雾、踏过雨雪,年复一年,他就这样经历着,用对善良、对职业、对信念的坚守,换来了当地民众的健康。

  他,就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怒族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邓前堆。

  与大山为伴

  石月亮乡,一个[YiGe]在地图上要找半天的乡镇,从镇所在地利沙底逆江北上,在离乡政府6公里之处就是拉马底村。

  邓前堆就出生在拉马底村一个[YiGe]叫培建的傈僳寨子中。1983年,19岁的邓前堆经技能培训班取得从医资格后,回到拉马底村当上了一名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自此,邓前堆开始了他的行医生[YiSheng]涯。

  除了临时出诊[ChuZhen],邓前堆每月都要上山巡诊一次。巡诊前先打电话告诉村民[CunMin]小组[XiaoZu]组长,通知有病、需药的村民[CunMin]到指定地点集中。如果哪位病人没来“集中报到”,他就“送医上门”,亲自看了才放心。

  30年来,邓前堆不辞辛劳,累计出诊[ChuZhen]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他30年的辛劳使得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善——拉马底村计划免疫健康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拉马底村,山高谷深、地势陡峭,6个自然村被湍急的怒江一分为二。这6个村民[CunMin]小组[XiaoZu]里,除少数几户居住在较为平坦便利的江畔公路边,其余大部分散居在坡度超过50度的崇山峻岭间。

  怒江湍流咆哮,江风刺骨。江对面的村民[CunMin]小组[XiaoZu]在云雾间隐隐约约。一条晃晃悠悠的溜索横跨在峡谷的江面上,这条100多米长的溜索,就是来往村庄两岸的桥梁。索道距离江面有30米,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仅靠溜梆和一根绳子通过100多米宽的河谷,其艰险可想而知,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

  到达江对岸害扎、拉娃达、格扎三个小组[XiaoZu],邓前堆渡江依靠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溜索。28秒的溜索过程,也是他穿越生死的时刻。而在这条危险的索道上,47岁的邓前堆已溜了整整30年。

  最初,邓前堆也心有怯意,也曾因速度控制不好而被拴铁索的柱子撞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技术日臻熟练。“现在,哪怕是在深夜,我也能独自溜索过江,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了”。

  邓前堆说,他希望村子里修一座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XiangQin]们患大病,可以快速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如果能再建一栋带厨房、休息室和卫生间的卫生室,就更好了,这样偏远村庄的病人就不用连夜奔波赶回家了。”

  如今,邓前堆的愿望即将实现。当地政府已经在着手筹建能通车的桥和路;新的村卫生室也即将动工。

  人命比天高

  拉马底村村民[CunMin]散居在深山中,交通相对闭塞,由于山高路远求医难,村民[CunMin]们有病只能忍和拖,小病忍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

  紧靠公路的卫生室,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村民[CunMin]心目中,它却是熠熠生辉的一盏灯,温暖着病痛中的一颗颗心灵。乡亲[XiangQin]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邓前堆这样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在邓前堆的心中,“人命比天高,救人是第一”。只要有村民[CunMin]来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他都二话不说,立即出诊[ChuZhen]。

  “邓医生[YiSheng]是个好医生[YiSheng]。”在谈起这名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时,村民[CunMin]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

  2009年春节前夕晚上11时,害扎村民[CunMin]小组[XiaoZu]一户人家房屋起火,江对岸看到起火的村民[CunMin]纷纷溜过索道,赶去救火。邓前堆习惯地背上药箱,赶到现场。果然80岁高龄的开扒俄老人[LaoRen]左手被严重烧伤。

  邓前堆当场给老人[LaoRen]进行清创上药、吊针输液。过后几天里,想到老人[LaoRen]是孤寡户,下山、过溜来村卫生室换药不方便,邓前堆就送医上门,每天一趟,过溜、爬山,赶到老人[LaoRen]身边给他换药打针,治疗了一个[YiGe]多星期,老人[LaoRen]烧伤的手终于痊愈。

  “我走得最多的是‘夜路’,几乎每周都有好几个晚上要出诊[ChuZhen],给村民[CunMin]治病是大事啊……只要乡亲[XiangQin]们健康了,我走再多的山路,也值得!”邓前堆说,行山路、攀山崖、过索道,像这样深夜出诊[ChuZhen]治病救人的事,他不知有过多少回。

  “一年365天,他白天坐诊,有时晚上还出诊[ChuZhen],很少有时间陪家人。”邓前堆的妻子达付恒说。30年来,邓前堆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夜半酣梦中,被前来求诊的乡亲[XiangQin]叫醒;渺无人迹的山路上,披着星光独自回家。

  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使命

  山间行医的岁月是艰苦而繁琐的。邓前堆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一个[YiGe]星期。直到2010年,卫生局发放给他的补助也不过每月400元。

  除了按规定收取医药费,他从未向村民[CunMin]收取过出诊[ChuZhen]费。许多贫困村民[CunMin]还常常赊欠医药费,仅2010年就欠下2.5万元。但邓前堆从不开口向乡亲[XiangQin]们要钱。他不觉得自己吃了亏,“治病救人,对医生[YiSheng]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邓前堆的家是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3间小平房,屋顶未封牢,四面都会灌风进来。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家具,再无其他财产。

  2010年,妻子做农活时摔断了3根肋骨,身为医生[YiSheng]的邓前堆却没有时间照顾妻子。最终,外出打工的儿子放弃了工作,回家照顾母亲。

  尽管如此,邓前堆并没有放弃他的工作。“我从没想过不做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我舍不得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这个岗位。”邓前堆不肯改行去开药店赚钱,也放弃了当村干部的好机会,心甘情愿地坚守着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这个岗位。

  “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这个词,对邓前堆来说,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王泳)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