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人类未来吃什么 “人工食物”或成真--中国年鉴
随着人口迅猛增长,依靠传统的食物[ShiWu]生产方式,人类将无法养活自己。科学家[KeXueJia]们正在努力开发新方法新品种,以满足未来生存需要。比如,试管汉堡,有谁想尝一尝?
“概念”成真不遥远
荷兰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近日推出一桌“未来大餐”:一块试管牛排上,用牛肉纤维“编织”出英文单词“meat”(肉);餐前点心用“水果肉”制作而成;红绿条纹的寿司来自转基因[ZhuanJiYin]“蔬菜鱼”;通过微波脉冲可随意调制葡萄美酒,一杯意大利蒙特诺干红,或一杯西班牙西拉佳酿;还有专供小孩子的甜炸蟋蟀、编程可乐和 “神奇肉丸”———原料是干细胞生成的人造肉,富含维生素,嚼起来脆脆的。
不过,这些食品[ShiPin]还不能入口,它们只是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推出的“概念食品[ShiPin]”。其中,“神奇肉丸”用橡皮泥捏制而成,牛肉用粉红色毛线编织而就。但这些“概念”并不荒诞。这所大学的助理教授克尔廷·凡·门斯沃尔特说,它们“几乎接近现实”。
凡·门斯沃尔特是网站“未来自然”的幕后策划,该网站深受“技术狂人”热捧,汇集了一批工业设计毕业生、生物技术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家和哲学家,试图向人们呈现未来食品[ShiPin]的样品。从技术层面而言,这个梦想距离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譬如,人造牛排技术还有待继续研究,但披萨饼上的馅料距离实现“全人造”已不远。试管牛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马克·波斯特博士表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汉堡即将问世,它由100亿个实验室里培育出的细胞合成。
模拟“天然”非标准
波斯特博士曾制作过心脏瓣膜,眼下,他和荷兰其他科学家[KeXueJia]正致力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肉”从胶状碎末变成人们能够接受的形态,即传统的肌肉形态。他们考虑使用电击法。
开发未来食物[ShiWu]的关键是什么?眼下科学家[KeXueJia]们的实践似乎想证明:关键不在于科学家[KeXueJia]们能做出什么样的食物[ShiWu],而在于我们能接受什么样的食物[ShiWu]。更有一些科学家[KeXueJia]认为,试图“拷贝”人类所熟悉的肉是一种平庸和徒劳行为,证明人类对食物[ShiWu]的无知。
“认为‘天然就是好的’,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它停留在人们臆想中的过去,停留在食物[ShiWu]仍是‘真实存在’的时代。”联合国顾问、曾负责国际食物[ShiWu]创新研究项目的荷兰学者路易丝·弗雷斯克说。
凡·门斯沃尔特也认为,复制已知食物[ShiWu]是一种“延宕”行为。他说:“这不是创新。‘天然’是最大的营销诡计,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欺骗。”
公众抗拒是阻碍
高新技术食品[ShiPin]研发的最大阻碍,也许并不在于技术,而是消费者的“拒绝”心理。由于消费者对“人工食品[ShiPin]”高度警惕,食品[ShiPin]生产商对转基因[ZhuanJiYin]食品[ShiPin]研究极为谨慎,即便涉足,也尽量保持低调,而这些企业的资金投入正是相关研究得以推进的关键。
较之美国,欧洲国家对转基因[ZhuanJiYin]食品[ShiPin]开发更为谨慎。荷兰人比其他欧洲国家更爱吃猪肉,但他们的食品[ShiPin]公司并没有公开资助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的项目,或其他任何有关人造肉的研究项目。凡·门斯沃尔特的“未来食品[ShiPin]”计划,经费来自政府。
对于食品[ShiPin]行业的“神经紧张”,凡·门斯沃尔特颇为不屑。他说,这个行业一看到类似“药剂寿司”的字眼,就赶紧声明:“千万别把我们的名字和那个词放在一起。”有一次,在一个食品[ShiPin]与纳米技术科学研讨会上,欧洲最大食品[ShiPin]公司的执行官恳请凡·门斯沃尔特,一定不要向外界宣布他出席了这次会议。
公众对转基因[ZhuanJiYin]食品[ShiPin]的畏惧心理,起源于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的失败经验。弗雷斯克说,转基因[ZhuanJiYin]生物研究始于杀虫剂,这是一个“历史性错误”:由于孟山都在美国和印度推广转基因[ZhuanJiYin]杀虫剂不慎,导致公众对转基因[ZhuanJiYin]产品闻之色变,继而对生物技术丧失信任,不仅令富人无法享用食物[ShiWu]新品种,也影响到穷人的温饱问题。例如,数亿非洲人以木薯为主食,但因为转基因[ZhuanJiYin]技术研究的急刹车,木薯易招虫病的问题难以解决。再如,转基因[ZhuanJiYin]稻米可使产量提高40%。
弗雷斯克承认,转基因[ZhuanJiYin]技术的确存在风险,但较之从前,科学家[KeXueJia]已经能够更好地加以控制。
荷兰科学家[KeXueJia]仍竭力避免使用“转基因[ZhuanJiYin]”这一字眼,但欧洲很多科学家[KeXueJia]认为,转基因[ZhuanJiYin]生物技术开发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欧洲必须跟上步伐,否则将落后于世界。
别无选择?
无论目前公众出于何种心理对“人工食品[ShiPin]”敬而远之,但科学家[KeXueJia]们警告说,各种因素将导致传统食物[ShiWu]供应方式无以为继,坚持“全天然食物[ShiWu]”很可能挨饿。
瓦赫宁恩大学人文哲学教授科尔·凡·德尔·韦勒相信,道德因素最终将促使公众接受新技术食品[ShiPin],至少能接受人造肉。
用韦勒的话说:“人们将看到‘人工培养肉’的道德优势。从一头猪身上提取干细胞,而不是在屠宰场宰杀成千上万头猪,这种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接受。”
“环保”是另一个推动因素。韦勒说,在沙漠地区,人们利用太阳能“生物反应堆”生成肉类,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它所需土地和用水量是传统养殖法的1%和2%,温室气体释放量也能减少90%。”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仰仗矿石燃料的运输与化肥的终结,将在未来25年里推动食物[ShiWu]供应发生巨变。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稻米、小麦和玉米,大多生长在气温最可能上升的国度,这一前景令人担忧。危机将从玉米开始,气温超过30摄氏度,它将无法生长。
专家称,食品[ShiPin]价格再也不会像2000年时那么便宜,仅人口增长一项,就足以拉高未来食品[ShiPin]价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的最新研究显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0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届时我们必须多生产40%食物[ShiWu]方能不挨饿,而传统食物[ShiWu]生产方式根本无力解决这一难题。
伦敦城市大学粮食政策教授蒂姆·朗提醒英国政府,仰仗石油的传统食物[ShiWu]文化已经结束,寻求生物多样化的粮食政策势在必行。
未来,当一些闻所未闻的“非天然”食品[ShiPin]摆在面前时,也许我们已别无选择。(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