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村医马文芳: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同生不同“命”--总结经验
中图网北京3月3日电 题:村医马文芳:“赤脚”医生[YiSheng]与民办教师同生不同“命”
记者 何晓聪 李贵刚
“同生不同‘命’?”、“谁来接班?”、“怎么养老?”……年过花甲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马文芳3日接受中图网记者专访时,对中国农村医疗事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表示担忧。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和民办教师是社会公认的农村“孪生兄弟”,且都是广大村民眼里“最可爱的人”。但这在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看来,如今,这对“孪生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命运。
1999年至2000年,中国有25万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讲台。马文芳表示,而目前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身份”尚未明确,仍处于被边缘化状态。
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共有一百余万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和卫生员。这些被称为“赤脚”医生[YiSheng]的群体常年活跃在中国的最基层,承担国家最基层的农村卫生工作等各项任务。
“虽然‘新农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农村离不开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常年跟农民打交道的马文芳深知基层民众的心声,绝大多数地区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处于半医半农状态,没有保障,“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干这行。”
早在2011年,来自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的马文芳曾就中国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生存状况,专门深入山东、湖南、河南三省共100个村,走访100个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
最终的调查结果让马文芳十分担忧,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年龄偏大,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YiSheng]。“老村医退了,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干这行,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队伍后继乏人。”
马文芳以自身为例说明,大儿子因嫌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收入低、没保障外出务工了,小儿子在其“威逼利诱”下继承了他的衣钵,“我好说歹说,他才答应跟着我干。”
湖南省的一位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曾告诉马文芳,“由于村医待遇不合理,养老保险无着落,村医人心思动,部分村级卫生室关门停办,出现了一些村医‘空白村’,这不仅增加村民看病难题,而且威胁到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安全。”
“‘身份’问题必须改变”,马文芳建议,医改机构应当参照民办教师的“身份”改变,将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是人事关系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解决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后顾之忧。“无论在县、乡、村医院,都能享受同等的待遇,何愁谁来接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两会”期间,越来越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关注中国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身份和养老问题。来自云南福贡县石月亮乡的全国人大代表、“最美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邓前堆表示,“收入微薄,留不住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芹则建议解决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待遇问题,“让千万个最美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过上最美生活”。
据马文芳统计,来京不足两日就接了百余个电话,这百余个电话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采访中,马文芳一边不停地接通手机,一边熟练地应答,“你是不是让我建议改变身份的问题,我明白你的意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