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东北抗战的重要意义及历史启示--中国年鉴
今年,是中国[ZhongGuo]人民抗日[KangRi]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几十年前那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ZhongGuo]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东北[DongBei]抗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组成部分,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军民在中国[ZhongGuo]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高举抗战大旗,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在东北[DongBei]的殖民统治,迟滞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对中国[ZhongGuo]抗日[KangRi]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中国[ZhongGuo]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将永远珍惜和铭记这段光荣的历史,并从中获取建设国家,维护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动力。
东北[DongBei]抗战,是一段英勇悲壮的抵御外侮的奋争史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ZhongGuo]东北[DongBei]发动了侵略战争。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ZhongGuo]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即发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ZhongGuo]的宣言,于1932年明确提出了在东北[DongBei]建立自己的抗日[KangRi]武装的方针。之后,中共满洲省委及关内的党组织陆续派出党团员和干部影响和策动士兵反正。从1932年春到1934年,在东北[DongBei]的南满、东满、北满和吉东地区先后建立了十余支反日游击队。
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中国[ZhongGuo]共产党随即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并于1月26日,发出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信中明确指出,在东北[DongBei]地区实行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方针,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KangRi]。根据这一精神,从1933年9月至1936年1月,东北[DongBei]地区在党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DongBei]人民革命军第一至第六军。这些反日部队,联合义勇军余部和反日山林队在南满、东满、北满和吉东地区建立了各种协同作战的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或总指挥部,他们密切配合,予敌以有力的打击。
1936年,根据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KangRi]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和《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统一建制宣言》精神,东北[DongBei]人民革命军一律改编为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从1936年2月到1936年11月,中国[ZhongGuo]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KangRi]部队先后改编为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军。之后,又相继成立了抗日[KangRi]联军第八至十一军。1936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被撤消,在东北[DongBei]地区相继组成了中共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为适应抗日[KangRi]游击战争发展的需要,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又先后组成第一、二、三路军。抗日[KangRi]联军的编成,是中国[ZhongGuo]共产党的抗日[KangRi]统一战线方针的进一步体现,推动了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游击战争的发展。到1937年10月,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已发展到3万余人,抗日[KangRi]游击区达70余县,形成了南满、北满、吉东三大游击区。全国抗战爆发后,抗日[KangRi]部队频繁出击,袭击日伪据点,以此扰乱日本侵略军侵华后方基地,给关内抗日[KangRi]部队以有力的配合。
1937年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不断往东北[DongBei]增兵。对比悬殊的兵力,加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抗日[KangRi]联军处于艰难困苦之中。到1940年末,抗联部队仅剩一千余人。为保存部队实力,经与苏联远东红军达成的相互支援的协议,抗联部队除留一部分队伍在东北[DongBei]继续坚持开展游击活动外,大部分队伍陆续进入苏境进行休整和政治、军事训练。1942年8月,在苏联境内整训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抗联教导旅。1945年9月初,抗联指战员随苏军反攻东北[DongBei]。他们迅速占据了佳木斯、牡丹江、沈阳、长春、哈尔滨等57个战略要地。从而为我党2万干部、十万大军由关内挺进东北[DongBei],建立巩固的东北[DongBei]根据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DongBei]抗战重要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东北[DongBei]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中国[ZhongGuo]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DongBei]人民拿起武器,与凶恶残暴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ZhongGuo]人民抗日[KangRi]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ZhongGuo]抗日[KangRi]战争的起点,中国[ZhongGuo]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当时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毅然举起抗日[KangRi]救亡的伟大旗帜,组建了由东北[DongBei]各民族和各阶层人民参加的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战斗和分散在东北[DongBei]各地的反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也纷纷加入抗联部队,战斗足迹遍及南满、东满、北满、吉东的广大地区。
东北[DongBei]的长期抗战,歼灭了日本侵略军大批有生力量。仅据日方的统计,从1931年“九·一八”至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的伤亡数字为:战殁者4200人,伤病者17.13万人。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由此可见,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武装的英勇战斗,给予日本侵略军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义勇军的大规模斗争失败后,中国[ZhongGuo]共产党领导的抗日[KangRi]联军成为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战场的重要力量。为“剿灭”抗日[KangRi]力量,扩大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逐步强化对东北[DongBei]的法西斯统治。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志士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给予敌人以不断袭扰和破坏,从而延迟了日军南下的步伐。
东北[DongBei]的抗日[KangRi]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总抗战。同时,东北[DongBei]广泛游击战争的开展,消耗了敌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撼动着日伪法西斯统治。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军民的不懈斗争赢得了全中国[ZhongGuo]人民及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十余年的艰苦抗战中,以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奋不顾身、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表现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凝结在他们身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历史昭示未来
回顾历史,在于启示未来。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KangRi]战争虽已过去六十余年,但这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刻而久远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最主要的就是从赋予我们的启示中获取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是实现宏图伟业的强大动力。65年前,当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迸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同样需要爱国主义作支撑,同样需要民族精神的大发扬,也同样需要万众一心,发挥出战争年代那种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保持忧患意识,树立自强信念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中国[ZhongGuo]人民抗日[KangRi]战争的伟大胜利来自于海内外中华儿女救亡图存、自强不息、前赴后继的英勇牺牲精神。今天,中国[ZhongGuo]正在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但前进的道路上仍有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居安思危,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用自信气概和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挑战。
奋发向上,不懈追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灵魂。历史是一面明镜,我们绝不能重蹈任人宰割的命运。中国[ZhongGuo]人民只要永葆奋发有为,积极向上,不懈追求的民族精神,就能再创历史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和平发展是国富民强的唯一选择。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部中国[ZhongGuo]的近代史,就是中国[ZhongGuo]人民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今天,中国[ZhongGuo]早已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国运的强盛也令世界刮目相看。但中国[ZhongGuo]的发展,走的是和平的发展道路,只有和平的进步和强盛,才是正确的道路,这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唯一选择。
抗日[KangRi]战争的战火和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场中国[ZhongGuo]和世界各国人民都付出巨大牺牲的灾难仍在不断地告诉世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进步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去维护,去发展。我们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