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我为父亲李庄的开国报道而自豪--中国年鉴网
2009年3月3日,阳光明媚。春风中,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当我和新闻[XinWen]出版界几十位政协委员一同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HuiYi]时,当我在大会堂大礼堂作《加大投入,优化政策,发挥新闻[XinWen]出版业在“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的大会发言时,不禁百感交集。
整整60年前,我的父亲[FuQin]李庄从河北平[BeiPing]山党中央所在地出发,在1949年初春随第一批进城的部队进入北平[BeiPing];金秋9月,参与了政协第一届会议[HuiYi]的新闻[XinWen]报道工作。8天会议[HuiYi],他始终在中南海怀仁堂现场采访,以每天刊发在《人民日报》上一篇新闻[XinWen]通讯,全程见证并记录了新中国[XinZhongGuo]成立的历史[LiShi]时刻,成为有幸采访政协一届会议[HuiYi],并有幸在10月1日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为数不多的新闻[XinWen]记者之一。
3月3日已固定为每年政协大会开幕的日子,又是我们全家永难忘怀的日子。2006年3月3日,父亲[FuQin]在全家人齐聚守护中,驾鹤西去。从2008年3月3日开始,在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中,我将不能和家人在这一天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看望他;但我相信在天上看着我的父亲[FuQin],会因为我忠实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而感到欣慰———对国家尽忠就是对他尽孝,这是父亲[FuQin]生前对我的一贯教导。
这样的机缘,这样的巧合,使得父亲[FuQin]与政协、我与政协、我和父亲[FuQin]共同与政协之间,似乎有了一种特殊的经历、特殊的际遇、特殊的感情。六十一甲子,当举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XinZhongGuo]成立60周年之际,翻开1949年9月22日至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从那一张张发黄发脆的竖排报面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天天、一篇篇的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XinWen]报道,还有党的新闻[XinWen]工作者们,包括我敬爱的父亲[FuQin],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笔走龙蛇,倚马可待,奉献给历史[LiShi]、奉献给人民的激情、才华和忠诚。
以通讯特写记录开天辟地的历史[LiShi]
60年前的1949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HuiYi]第一届会议[HuiYi]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幕。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时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的父亲[FuQin]在怀仁堂会场主席台旁见证了这一历史[LiShi]时刻,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写下了预示新中国[XinZhongGuo]成立的第一篇新闻[XinWen]特写,标题就是从他亲耳聆听的毛泽东主席的历史[LiShi]性宣言中提炼出来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当年31岁、风华正茂的父亲[FuQin]感慨万千。他是在“七七事变”后怀着一腔报国之情,“一声炮响上太行”参加革命的。八年抗战胜利后,又“一肩行李下太行”,在平山县西柏坡附近的里庄,参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建,成为创始人之一,历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2006年以88岁高龄辞世。用我母亲的话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党的新闻[XinWen]工作。而在我看来,这“一件事”中颇具重大意义的事情就是对新政协召开、对新中国[XinZhongGuo]诞生的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