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彭玉龙:以弱胜强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历史的无奈--中国年鉴
烽火淬炼的宝贵遗产
——访抗战史专家、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彭玉龙
■本报记者 武天敏 蔡鹏程
西方军事史学家,曾称马拉松之战是“欧洲出生的啼声”。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预言: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抗日战争[ZhanZheng]中得来。
战争[ZhanZheng],总是用刀锋书写历史,强制性地伐倒腐朽的旧木,又在战火焚烧过的土地上,催生新的萌芽。
站在新时代的天穹下,用中国[ZhongGuo]军人的眼睛回望抗日战争[ZhanZheng],我们[WoMen]更加相信:驾驭战争[ZhanZheng]的自由,来自认识战争[ZhanZheng]的必然。
于是,军事记者和军事学者合作了这样一篇战争[ZhanZheng]反思对话录,我们[WoMen]翻开浸染鲜血的档案,一起盘点这场战争[ZhanZheng]历经烽火淬炼的军事遗产……
战略计划的实施,是“战争[ZhanZheng]的一次性闪光灯”,使用一次就展现一场战争[ZhanZheng]的结局,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
记者:抗日战争[ZhanZheng]是大的弱国抵御小的强国。这样特殊的对决,战略的确定无疑生死攸关。能否做一个[YiGe]设想,如果当年不是采取持久战和人民战争[ZhanZheng]的战略,这场战争[ZhanZheng]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彭玉龙:回望抗日战争[ZhanZheng],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ZhongGuo]共产党人倡导的持久战和人民战争[ZhanZheng]战略,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WoMen]可以看,淞沪战役中,尽管中国[ZhongGuo]军人誓与阵地共存亡,但牺牲消耗惊人:川军20军每天一个[YiGe]师一个[YiGe]师地开往前线,有的师上火线之后3个钟头就牺牲了一半,有的支持了5个钟头,就牺牲了三分之二……这说明,固然敌强我弱是淞沪战役失利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则是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初期企图单纯依靠军队[JunDui]和外援“速胜”的战略错误。如果照这样一场接一场的决战硬拼下去,中国[ZhongGuo]的国防精锐力量将很快被消耗殆尽,也就不可能有后来西北、西南的半壁江山。速战速胜,这正是日本希望看到的结果。幸亏,我们[WoMen]没有按照它的游戏规则打。这就是不对称作战的战略精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记者:说到淞沪战役,台湾学者有一种观点,认为此役成功地扭转了日军[RiJun]进攻的“轴向”,即由从北往南打的“俯冲”变成从东往西打的“仰攻”,这样才能使“持久消耗战”得以实现。您赞成这种观点吗?
彭玉龙:淞沪战役从客观上造成日军[RiJun]“从东向西打”的态势,但没有史料证明国民党政府在战役开始之前就有所谓“扭转日军[RiJun]进攻轴向”的战略构想。即便是有,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军队[JunDui]和外援的“持久消耗战”也是无法支撑的,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JunDui]的豫、湘、桂大溃败就是明证。正像一位前辈说过:战略计划的实施,是“战争[ZhanZheng]的一次性闪光灯”,使用一次就展现一场战争[ZhanZheng]的结局,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整个一部抗战史告诉我们[WoMen]:人民战争[ZhanZheng]才是抵御外侮的铜墙铁壁、淹没敌人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