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艾青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纪念诗人艾青诞辰100周年--国家史册(2)
艾青深刻地阐释和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
在延安文艺[WenYi]座谈会以后,艾青认真地学习毛泽东[MaoZeDong]的《讲话》,热情地阐释和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他在理论上阐释与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针对某一个专题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二是在评论文艺[WenYi]活动和文艺[WenYi]作品中贯彻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
艾青发表的第一篇重要的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的专论是《我对于目前文艺[WenYi]上几个问题的意见》。他写这篇专论是在毛泽东[MaoZeDong]发表《在延安文艺[WenYi]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1942年春季,有一天毛泽东[MaoZeDong]给艾青写信说:“前日所谈文艺[WenYi]方针诸多问题,请你为我收集反面意见”。艾青的回信没有收集反面的意见,而是针对他与毛泽东[MaoZeDong]谈话中涉及的几个问题,正面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毛泽东[MaoZeDong]收到他的信回信说:“深愿一谈”。他们见面以后,毛泽东[MaoZeDong]提出包括文艺[WenYi]与政治、暴露与歌颂重要问题,作了深刻的说明,艾青根据他的指示进行了修改,以《我对于目前文艺[WenYi]上的几个问题的意见》为题,于5月15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这时正是延安文艺[WenYi]座谈会即将召开之际,大家都在关注文艺[WenYi]问题,艾青的文章恰恰击在绷得最紧的这根弦上,因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44年6月28日,艾青长篇专论《秧歌剧的形式》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他深刻地指出:秧歌剧所以能够很快地发展,主要因为它体现了毛主席提出的文艺[WenYi]方向——和群众,时代相结合,内容表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形式为群众所熟悉所欢迎。它歌颂人民、歌颂劳动、歌颂革命战争,工农兵成了剧中的主角。秧歌剧的表现手法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主要是象征手法和写实手法。象征手法是用手势或别的动作来形容物体的存在和运动。现实手法要求动作真实,给群众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总之,从剧本的内容到形式,从秧歌队的组织到演出,都是最富有群众性的东西。文章写得主题深刻,虚实结合,气势浑厚,情文并茂,为广大读者所欣赏。
毛泽东[MaoZeDong]读了这篇文章的初稿后,给胡乔木的信中说:“此文写得很切实、生动,反映与具体解决了多年来秧歌剧的情况和问题。除报上发表外,可印成小册子,可起教本的作用。”
艾青还经常在说明诗歌创作规律时阐释和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我曾亲自听到他讲到创作诗歌要有强烈的感情时深刻地阐述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中强调革命文艺[WenYi]工作者要深入工农兵群众、培养深厚的工农兵感情的观点。
1954年艾青对人民大学青年教师讲《什么是诗》。在讲课的开始,他微笑着对这些青年教师说:“今天我的讲话没有固定的题目,大家可以自由提问题,我捡着有把握的回答。”话音未落,就有一位女教师抢着发言说:“现在书报上关于什么是诗的答案很多,我们不知道哪个好,请谈谈你的意见。”艾青谦虚地说:“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不见得精确,说出来供你们参考。”
他说:“《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这个回答虽然简略,但确实说出了诗的主要特点。我认为,对于诗:诉之于感情的成分更重要。诗的特点是发自感情,又善于抒发感情,从而使人们喜欢与厌恶某种事物,使人生活得更聪明,使人们的精神向上发展。人们一谈到学诗常常会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来佐证,其实这句话是不符合诗的特点、诗的规律的。因为熟读唐诗只能借鉴人家的进步思想[SiXiang]和技巧,积累一些词汇,这也是必要的。但距离写出好诗还有十万八千里。模仿人家的形式写出来的诗不是诗,而是一些词句排列,这就像一朵纸花,它没有水分,没有灵魂,没有感情,是没有生命力的。相反地,有些人从来没读过唐诗,但由于对某一件事情的感情特别深,特别强烈,因而说出诗一样的语言。我有一次下乡时,遇到农村一位少妇,在即将埋葬的丈夫的棺材旁,大力敲打着棺材板,并大声哭诉说:‘我宁愿与你隔上千重山,万重水,也不愿与你隔上这层板!’我心里说:这是真正的诗,真正的好诗,她用独特的方式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感情。她为什么能说出这样精彩的语言呢?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艾青又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WenYi]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WenYi]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SiXiang]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革,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毛主席在这里为什么强调感情的变化?因为文艺[WenYi]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规律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的思想[SiXiang]如果没有扎根到感情的深处,他就不可能进行诗歌创作。毛主席强调感情的变化,是因为他真正懂得诗歌创作的规律。”听了艾青这段话,我更加领会到他对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感情之深!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更有力地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
艾青还经常通过评论文艺[WenYi]创作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例如,他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过一篇评论美协展览会的文章。其中评论古元说:古元是边区生活的歌手。他融洽地沉浸在生活里,从生活中吸取无限的美。他是如此亲切地理解现实,甚至不愧为现实的哨子。古元是具有高度猎取物体真实形象的能力,并且能把握现实美的年轻艺术家。艾青的评论并没有引用《在延安文艺[WenYi]座谈会上的讲话》,却表达出称赞古元的创作是贯彻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关于文艺[WenYi]家要深入生活,歌颂生活中的美的内容。
1944年11月8日,艾青在《解放日报》撰文《汪庭有和他的歌》,评论民间诗人汪庭有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汪庭有的《老顽固》是一首老歌,分十二个月唱,每月八句。这首长歌叙述了“友区”(指当时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受顽固分子糟蹋的痛苦。他的《十绣金匾》表达了对革命领袖毛泽东[MaoZeDong]和革命政权的热爱。艾青在文章中表扬了汪庭有按照《讲话》的精神用文艺[WenYi]作品暴露顽固分子的黑暗,歌颂革命领袖和革命政权的创作方向是十分正确的方向。
这里,要突出提到的是艾青不仅通过发表专论、评论和演讲,富有成效地宣传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而且多次通过解放区华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的课堂,系统地给学生讲授《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这份讲义具有很高的思想[SiXiang]、学术和历史价值,可惜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抄走了。
艾青在诗歌创作中自觉地贯彻毛泽东[MaoZeDong]文艺[WenYi]思想[Si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