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响在父亲耳畔的黄洋界炮声:忆"工兵王"王耀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黄洋界上的炮声
1928年8月30日,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想趁红军主力在湘南未回井冈山[JingGangShan]之机,准备对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此举遭到了红军坚决还击,这就是有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守卫黄洋界哨口的部队[BuDui]其实就只有三十一团一营不到一个连的部队[BuDui],守阵地的主要是我父亲[FuQin]的一班以及刘荣辉的三班。”张宗逊将军后来[HouLai]回忆此战时也说道:红军当时[DangShi]以三十一团一营一连一个排布置在最前沿,另外两个排隐蔽在侧后,等待时机出击敌人。三连则在后边休息,准备替换一连指战员。
王太和告诉笔者,父亲[FuQin]王耀南每次回忆起这场战役时都激动不已。实际上,黄洋界只是一个哨口,当时[DangShi]守卫红军的武器又很不充足,一个人最多只有一两颗子弹。(它并非有些学者说的那样,战役打响时,只听见机枪‘哒哒哒’响)所以,类似铺竹钉、滚礌石等土方法后来[HouLai]也都用上了。
黄洋界战役打响之前,王耀南刚从红军小井医院回来(因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治疗只能回来以土法治疗),到部队[BuDui]后他才接受的任务。当时[DangShi]王良任连长,朱良才是党代表。“父亲[FuQin]是一班班长,刘荣辉是三班班长。当时[DangShi]部队[BuDui]并不知道这就是‘保卫黄洋界’,上级只是命令他们[TaMen]要守住这个口子,不让赣军攻上来。当时[DangShi]井冈山[JingGangShan]赤卫队也很支持部队[BuDui],他们[TaMen]送来了很多淬了毒的竹钉,然后就将它们埋在路上。”
王太和说,一来竹钉不是很多,不可能铺满道路;二来竹钉过长不能全部埋下去,总有点露出来,敌人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父亲[FuQin]侦察地形时注意到了黄洋界上有不少松树,松树上还有很多马蜂窝。当时[DangShi]父亲[FuQin]和战士[ZhanShi]们都很年轻,玩心很重。有战士[ZhanShi]想把它捅下来,父亲[FuQin]没同意,还让战士[ZhanShi]去砍很多藤条回来绑在松树顶端,但不准他们[TaMen]惊动马蜂,战士[ZhanShi]们当时[DangShi]都不明白父亲[FuQin]的意图。”
战斗打响的时候,赣军就攻上来了。“刚开始时他们[TaMen]没踩到这些竹钉,当他们[TaMen]走到树下的时候,父亲[FuQin]便指挥战士[ZhanShi]们拉拴在松树上的藤条”,这样,树上的蜂窝就全掉下来了,惊动了马蜂,蛰得敌人到处乱跑,他们[TaMen]也就自然而然踩到了竹钉。就这样,部队[BuDui]用蜂窝战术击退过敌人一次,可蜂窝必定有限,后来[HouLai]红军还用上了石头、鞭炮等。
下午四点左右,当敌人重新组织进攻时,战士[ZhanShi]们把仅有的从南昌起义后带到井冈山[JingGangShan]的一门迫击炮抬到作战前沿。因为三班班长刘荣辉懂得打炮,就向敌人发射了三发炮弹,但前面两发是哑炮,到第三炮才打响了。“因为是钢弹(开花弹),威力特别大,当时[DangShi]的赣军一听这声响,以为红军主力部队[BuDui]回到了井冈山[JingGangShan],不敢再战,利用傍晚云雾弥漫的机会,逃之夭夭了。”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军二百多人。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与数倍之敌激战一整天,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它的胜利,灭了湘赣两省“会剿”敌军的威风,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毛泽东在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讯后,诗兴骤起,欣然命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JingGang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