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吴阶平:大医大公大德--国家史册(4)
德行天下
“正其时而逢周公恩来,承教诲而幸遇知音。共国事和医政,恰珠联与璧合。”这是2002年吴阶平从医60周年时,高士其基金会秘书长高志其撰写的《大医赋》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周恩来和吴阶平的交情之深。
1976年1月7日,一代伟人周恩来留下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HenDuo],你去吧,他们需要你……”
周恩来临终的留言在吴阶平的心底铭刻了一生。至今在吴老家中的书柜上,还有一张周恩来总理的黑白照片。三位老先生说,总理的言传身教给了吴老“终身难忘的教诲”。
需要吴阶平的人确实很多[HenDuo]。
“文革”前吴老的学生中顾方六先生已经去世,现在只剩下郭应禄院士。时间过去很久了,图书馆的书架上落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翻开1965年的《中华外科杂志》,《精囊肿瘤》一文下作者的署名只有“郭应禄”一人。提到此事,郭老十分感慨。“当时[DangShi]是一个武汉的病人,从武汉到上海都没治好,就到了北京,最终找到了北大医院。吴老给他做了检查,查出了精囊癌,于是赶快给他做了手术,我也上(手术)台了。”术后郭应禄做了手术总结,并写了一篇论文,请吴老指导。吴老做了指导后,拿着论文找到了另一个导师沈绍基。吴老问沈绍基:“郭应禄写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发表。我的名字就不要了,你的呢?”沈绍基也很痛快地回道:“我也不要啦!”郭应禄感慨地说:“我当时[DangShi]就是参加者,后来整理了材料而已,没想到吴老态度很坚决,不要署他的名字,所以最后只署了我一个人的名字。”
除了对郭应禄等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吴老对所有泌尿外科[MiNiaoWaiKe]医生的进步都很关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中国[ZhongGuo]医学科学院名誉主席的吴阶平到常州主持常州二院的泌尿外科[MiNiaoWaiKe]项目鉴定会。鉴定会间隙,泌尿外科[MiNiaoWaiKe]主任医师陆曙炎向吴阶平提出,很想到国外去看看,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引荐。“没想到吴阶平一口答应了下来,更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在心上记了好多年。”
在1995年国际泌尿外科[MiNiaoWaiKe]进展研讨会召开期间,陆曙炎再次见到了吴阶平。“我和他都在会场休息,他请秘书来找我去见他。原来,他在会上特别向当时[DangShi]国际泌尿外科[MiNiaoWaiKe]学会的主席霍恩福勒介绍了我的情况,引荐我到德国进修,对方也答应了。”吴阶平还告诉陆曙炎,德国也是用英语交流,相关的技术很好,且开放程度高,有机会参加手术。陆曙炎说:“这件事让我很感动。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他还能记住。”
接触吴老的人都说,吴老在临床上向来以严谨著称。郭应禄做吴老研究[YanJiu]生的第一年,吴老经常带着学生们查房。“那个时候我们[WoMen]要把病人的详细情况都背下来,所以老师查房之前,我们[WoMen]都很紧张。”恰好有一次,查到了郭应禄的一位患了肾结核的病人。吴老检查时摸了一下患者的下身,然后问郭应禄:“你检查了他身体有什么发现吗?”郭应禄答道:“没有。”吴老说:“你摸一下下身。”郭应禄摸到患者下身发现附睾上有肿瘤,“我当时[DangShi]脸一下就红了。可是老师没有当着病人的面批评我,只是出了病房后跟我说:‘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心虚的郭应禄站在办公室里,按他的话说“摇摇晃晃”。吴老见状招呼他坐下。“吴老跟我说,病人把生命交给咱们,咱们就要一丝不苟地对他负责任。我相信你的水平是能够查出来的。”简短的交谈中没有指责,却让如今年过八旬的郭应禄记忆犹新。
“吴老很早就认识到中国[ZhongGuo]泌尿外科[MiNiaoWaiKe]起步晚,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他具有虚怀若谷的学者气度。”蔡松良忆起吴老时说道。《吴阶平泌尿外科[MiNiaoWaiKe]学》到现在已经修订和再版过很多[HenDuo]次,成为很多[HenDuo]泌尿外科[MiNiaoWaiKe]医生的必读书。正是这本书,让他成为了吴老的关门弟子。
1983年吴老在浙江医科大学办讲座,很多[HenDuo]人来听课。站在讲台边上的,就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蔡松良。“因为他的那本《吴阶平泌尿外科[MiNiaoWaiKe]学》我已经翻过很多[HenDuo]遍了,有很多[HenDuo]问题想请教他,但是不知道他这个人的气量怎样,所以心里很忐忑。”讲座结束后,蔡松良恭敬地上前问候吴老:“您刚刚的讲座说了很多[HenDuo],我感触也很多[HenDuo],但是泌尿外科[MiNiaoWaiKe]那本书里还是有些问题想和您探讨一下。”
“吴老马上就说:‘岂止是问题啊,还有很多[HenDuo]错误呢!’他的气度让我很佩服。于是就为了他这句话,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39页纸的意见寄给他。”蔡松良说起吴老时很激动,眼睛微微泛红。不久之后,这个写了39页意见的人看到了《光明日报》上吴老的招生启事,便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即将晋升为副院长的机会,转而到北京求学,成了吴老的关门弟子。
“名相已逝而名医犹存,然圣贤精神存乎人心,弥于天地,此诚国之幸也。”《大医赋》里的这句话,道出了吴老对中国[ZhongGuo]泌尿外科[MiNiaoWaiKe]发展毕生的挂念和关照。“立足北医,放眼全国”这是吴老带领学生们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事业。名相名医皆已逝,但2011年的这个春天,我们[WoMen]并不感觉到寒冷,因为“圣贤精神”依然存于人心。等待中国[ZhongGuo]医学人的还有未完成的百年之梦,等待中国[ZhongGuo]共产党人的也还有未完成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