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最可爱的人魏巍--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中华魂》授权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2008年8月24日晚7时18分,著名作家魏巍辞世,享年88岁。

  60多年前,自从被党的巨手投到中华热土之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漫天烽火,解放战争的浓烈硝烟,抗美援朝的艰难岁月,越南战争的凄风苦雨,十年动乱的深重灾难。他尽情地吸吮着生活的乳汁,孕育出枝繁叶茂的文学之树:《黎明风景》、《谁是最可爱[KeAi]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东方[DongFang]》……提到这些震烁于世的文学作品,您一定会对这些作品心怀敬意。但是,您也许并不了解作者那不平凡的经历;这经历,也像他的诗文一样耐人寻味……

  叩开文学殿堂之门

  1920年3月6日,在郑州东大街魏家胡同一座普通的小屋里,他降生了。曾读过几本古书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鸿杰。后来,父母节衣缩食把他送进了郑州“平民小学”读书。鸿杰小学毕业后,考入了郑州师范。

  抗日的热潮冲击着郑州古城。一个[YiGe]偶然的机会,鸿杰在师范学校附近的“民众教育馆”里结识了黄正甫。黄在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是地地道道的地下党员。鸿杰按黄正甫指引的路,经西安去延安上抗大,但到西安后,八路军办事处没有[MeiYou]收留他,一来是考抗大的时间已过,二来他没有[MeiYou]地方政府的介绍信。他正不知所措,忽然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墙上看到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军政干部学校招生的广告,便又一路风尘地赶到山西,终于在赵城马牧村找到了这所学校。校办公室主任方炽问鸿杰:“你叫什么名字?”“魏鸿杰,不,叫魏巍!”魏巍这个名字,鸿杰在家乡时曾用过。如今从军了,一切从新开始了,他决定自此以后就用这个名字。

  “小魏同志,你读过马克思的书吗?”“读过,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也读过。”“你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方主任微笑着点点头,表示满意。就这样他被录取了。一一五师军政干部学校设在一个[YiGe]没有[MeiYou]学生的小学校里,一切都因陋就简,但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着来自华北各地的热血青年。他们[TaMen]在这里学政治,学军事,准备补充八路军的干部队伍。

  训练是艰苦的,但魏巍感到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甘甜。不久[BuJiu],随营学校并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被编进“抗大”三期的政治队。这年“五一”,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而丰富的生活里,培养了魏巍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延安有个“文化工作者协会”,吸引团结着一大批爱好文学的青年。魏巍经常到那里去。文协会主任柯仲平,常朗诵自己[ZiJi]的新作,纵谈诗歌创作。魏巍对他格外崇敬,不久[BuJiu]即参加了他所倡导的“战歌社”。魏巍和当时的小伙伴,后来的著名诗人、作家胡征、朱子奇、周洁夫等人组成的四大队战歌分社,创作十分活跃。每写出新诗,就抄好贴在涂黑的报纸上,挂在校园墙头。一些大诗人的处女作,起初就是这样问世的。

  1938年8月7日,边区文化界抗敌协会和西北战地服务团等联合发起“街头诗运动日”。大街两边的墙上,贴满了街头诗。它把诗从旧格律中解放出来,从书本书斋里解放出来,走向街头,走向大众,成为人民群众[QunZhong]斗争的一种武器。这种来自群众[QunZhong],扎根群众[QunZhong],又为群众[QunZhong]服务的革命文化,为魏巍以后的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延安,魏巍还结识了田间和何其芳。田间当时随丁玲带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山西前线回到延安,魏巍和胡征去拜访他。在西北旅社的一间十分简朴的房子里,田间热情地向这两个年轻人谈诗。他眯缝着眼睛,谈得入景入情。他对诗的主张,以及他刚正坚毅的性格,给魏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其芳的大名魏巍也仰慕已久,听说何其芳到了延安,他将参军前写的一首500行的长诗《黄河行》寄去,向何请教。何其芳很快回了信。那是一封毛笔楷书、热情洋溢的信。多年之后,魏巍在回忆这些往事时,还为之动情:“那时延安的文化界,大家互相关心,共同前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纯洁而又真诚,但对错误的东西又敢于批判、斗争,共同保持着一种革命的感情,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获得了诗的素养和敏锐观察生活的本领的。”文学殿堂之门在魏巍面前敞开了。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