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朝鲜名将崔庸健在中国的传奇革命经历--国家史册(4)
游击队[YouJiDui]重返饶河之时,正值日伪军对吉东地区进行[JinXing]“第二[DiEr]次讨伐”,声称要在3个月内消灭饶河游击队[YouJiDui]和其他抗日[KangRi]武装。1934年2月25日,200多名日伪军进犯暴马顶子附近的十八墒地。崔庸健带领50名队员,充分利用地势险要的优势,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经过近5个小时激战,不仅击退了敌人[DiRen],而且毙伤30多名日伪军,我方无任何损伤。接着,游击队[YouJiDui]又于4月攻打了大叶子沟民团防所,不久又突然袭击了当地两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并将其处决。这一系列的胜利,使游击队[YouJiDui]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大增,从而也站稳了脚跟。6月和7月,崔庸健亲率50多名队员在暴马顶子和大别拉坑分别袭击了破坏抗日[KangRi]、扰害百姓的范福堂和李喜山两支投靠日伪的自卫团队,缴获许多枪支和马匹等军需品。
自此,以暴马顶子为中心,包括十八墒地、大叶子沟等方圆25公里的抗日[KangRi]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游击队[YouJiDui]也发展到90多人,附近村屯也普遍建立了农委会、反日会、农民自卫队等群众组织。
从1934年11月起,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JinXing]了长达一个半月的“讨伐”和“围剿”,但均被英勇善战的游击队[YouJiDui]粉碎。不甘心失败的敌人[DiRen]于1935年1月15日,从佳木斯调来800多名日伪军骑兵和步兵疯狂围攻暴马顶子根据地。此时,游击队[YouJiDui]总共才250人。为确保以少胜多,狠狠打击敌人[DiRen],崔庸健把部队集中埋伏在地势险峻,积雪深厚,离敌后方远,步、骑兵均无法行动的大旺砬子,然后派出战斗小组引诱敌人[DiRen]。1月29日,敌人[DiRen]果然上了当,向大旺砬子追来。当敌人[DiRen]进入伏击圈之后,游击队[YouJiDui]发起全线攻击,经过一天艰苦作战,打死打伤100多,敌军溃逃中冻死冻伤的也很多。这一战,游击队[YouJiDui]死伤仅6人,创建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日伪军溃退后,夺取暴马顶子之心不死,仍派60名伪军驻防该地,并加紧修筑堡垒。崔庸健让李学福带80名队员,于2月10日进行[JinXing]夜袭。经过3个小时的肉搏战,打死伪连长以下10余名,俘虏40多名,缴获60支步枪和其他军需品。至此,游击队[YouJiDui]重新恢复了暴马顶子根据地,彻底粉碎了敌人[DiRen]的“讨伐”。
1935年9月18日,饶河民众反日游击队[YouJiDui]改编为东北[DongBei]人民革命[GeMing]军(1936年后改称东北[DongBei]抗日[KangRi]联军)第四军第二[DiEr]师第四团,下辖4个连和保安连及团部,共250多人,团长李学福,崔庸健任参谋长。不久,敌人[DiRen]的秋季“讨伐”开始,四团与敌人[DiRen]在新兴洞激战,击毙日军[RiJun]30多名,打死打伤伪军20多人,取得重大胜利,狠狠打击了敌人[DiRen]的嚣张气焰。此战后,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入四团,各个山林队也纷纷要求加入四团的行列,从而使部队迅速扩大。除了饶河县城,其余的地方都变成了游击区或根据地。
1936年3月25日,第四团在关门咀子被正式改编为抗联第四军第二[DiEr]师,崔庸健任参谋长。此时日伪军大力推行“集团部落”,实行经济封锁,动用数千兵力进行[JinXing]不间断的常年“讨伐”。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崔庸健改变战略,提出不再固守旧游击区,而是分兵开辟同江、富锦、宝清、密山等地的游击区,扩大有生力量。6月15日,崔庸健带领的150多名队员在同江头道林子与日伪军及地主大排队的360多名敌人[DiRen]遭遇。战斗从上午9时一直打到下午16时,崔庸健指挥部队展开政治攻势,在阵地前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专打日军[RiJun]”的口号。伪军和大排队开始产生消极和动摇,有的向天空开火欺骗日军[RiJun],有的临阵哗变抗日[KangRi],甚至有的暗中告诉我军日军[RiJun]和指挥官的位置,有的还送来不少子弹。最终,击毙日伪军50多人,我方牺牲16人,负伤8人。这次战斗虽很残酷,但使我军影响在同江、富锦一带日益扩大,甚至连大部分土豪劣绅也开始同情支持抗联,仅两个月就募捐到抗战费经4万元,60多人参加抗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