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开国少将甘祖昌:解放后三次申请回家做农民--国家史册(5)
水库[ShuiKu]刚建成,甘祖昌又和技术员王新安研究建发电站、机械修配厂和水泥厂等配套工程,再派人到福建找老战友帮忙,购买500千瓦的发电机组设备。王新安没有搞过水电站,甘祖昌鼓励他刻苦钻研,攻关破难,并派懂技术的党员干部与他一道到吉安、安福、萍乡等地参观学习。回来以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发电机组安装完成,全公社[GongShe]家家户户装了电灯,彻底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1968年冬,因家庭成分是地主而被“清洗”的建筑工程师刘乃基从西藏回来。大队[DaDui]造反派没收了他的存款和贵重衣物,将他监视在两间危房中居住。甘祖昌知道消息后,立刻找来有关人员,对他们说:“据了解,此人曾在西藏和平建设中立过功,同时有一技之长,应该按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办事。建议安排他在社办企业中工作,专门负责全公社[GongShe]的桥梁建筑。”甘祖昌又找刘乃基本人谈话,鼓励他为家乡的建设出力,同时对他本人的生活也给予适当照顾。刘乃基感动地说:“我一定要好好工作,报答大家的关怀!”
从1969年开始,甘祖昌和刘乃基冒严寒,顶酷暑,为全社的建桥事业奔忙。修沿背大桥时,上级拨款7万元,刘乃基精打细算,只用了不到3万元。整个沿背大队[DaDui]共修了120多米大大小小5座桥,才花费资金2.2万元,还剩下8000元。有人主张把剩下的钱分掉,甘祖昌不同意,他说:“我们[WoMen]国家目前还很穷,应该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沿背大队[DaDui]的桥修好了,甘家大队[DaDui]的桥还没修,剩下的钱应该支援他们。”
在甘祖昌的努力下,当年12月的,甘家大桥动工兴建了。这天,甘祖昌脱下鞋袜,下河打桩,使群众[QunZhong]深受感动。短短3年时间里,甘祖昌带领群众[QunZhong]修建了12座大小桥梁,改善了全公社[GongShe]的交通条件。
粮食产量要上一层楼,必须依靠科学种田。从1972年冬开始,甘祖昌就着手在生产队搞农业科学试验小组。接着,又创建公社[GongShe]农科所。农科所在甘祖昌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白手起家,一边实验,一边推广,使当地粮食亩产由300多公斤,提高到700多公斤。
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甘祖昌又协助公社[GongShe]办起了农机厂、水泥厂,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为了集体的事业,他捐献了自己工资的大部分和历年的全部积蓄。他生活节俭,抽旱烟、打赤脚,衣服补丁摞补丁,家人也不许奢侈。但办公益事业从不吝啬。他常说:“为人民做有益的事,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
牺牲家庭,教育子女,为大众树立良好榜样;回乡29年,脑震荡后遗症奇迹般痊愈;80岁走完了从农民[NongMin]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NongMin]的全部战斗历程
甘祖昌党性强、作风正,处处坚持党性原则,事事讲究实事求是。他对子女要求严格,不许他们有任何特殊。1950年,他的大儿子甘锦荣从莲花[LianHua]老家前往新疆,要求父亲供他上学或安排一个较轻松的工作。甘祖昌对儿子说:“你已经20多岁了,读书超过了年龄,现在工厂需要锻工,你就去学打铁吧!”甘锦荣做了半年锻工,身体实在吃不消,甘祖昌才把他安排在农六师学开拖拉机。
1972年冬,甘祖昌的大女儿平荣在吉安卫校学习,听说部队[BuDui]来招女兵,她正好符合条件,便写信回家要求父亲为她说话,照顾她入伍当兵,没想到,甘祖昌回答她的是一顿严肃批评。后来因为她品学兼优,经过学校组织推荐,部队[BuDui]批准而入伍。几个月后,平荣勤学苦练,射击成绩优异,被选送参加全军射击表演,甘祖昌才放了心。
1974年,甘祖昌最宠爱的小女儿公荣初中毕业了。班主任前来家访,说起现在农村农民[NongMin]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想让子女升高中。但根据目前县里的条件,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推荐升学。公荣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表现不错,估计升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甘祖昌听了老师的话,就立即表示说,“农民[NongMin]生活好了,争着要孩子升学是好事,既然名额有限,就不要考虑我家公荣的升学问题了,让她回家务农吧。”老师走后,他又耐心地跟女儿解释说:“我8岁就开始劳动,你已经15岁,不算小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别小看了种田,学问大得很哩。你在家里也可以继续学习。搞农业科学试验,将来自学成才嘛!”公荣原先想不通,听了父亲的话,不禁破涕为笑,从此勤勤恳恳地拜老农为师,安心参加农业生产,每天出工在前,收工在后,受到群众[QunZhong]的好评和生产队、大队[DaDui]、公社[GongShe]的多次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