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北京 >
北京铁路法院检察院划归地方司法--国家史册
本报讯 长期隶属铁路[TieLu]系统的北京铁路[TieLu]运输法院[FaYuan]和铁路[TieLu]运输检察院纳入国家统一司法体系。昨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两院负责人以及审判员、检察员进行了任命。
人、财、物移交北京
袁军被任命为北京铁路[TieLu]运输中级法院[FaYuan]院长。袁军表示,这是北京铁路[TieLu]运输中级法院[FaYuan]院长第一次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意味着铁路[TieLu]法院[FaYuan]从此纳入国家统一的司法体系中。
袁军表示,目前铁路[TieLu]法院[FaYuan]审理案件范围仍与原先一样,今后是否会有调整尚不确定。业务上继续接受北京市高级法院[FaYuan]的指导。
市高级法院[FaYuan]院长池强表示,两级铁路[TieLu]法院[FaYuan]的人、财、物将会逐步移交北京,审判业务今后是否会进行调整则由最高法院[FaYuan]决定。
检察院职责无变化
高二江被任命为市检察院北京铁路[TieLu]运输分院检察长,市检察院检察长慕平表示,铁路[TieLu]检察院的职责仍延续原来的内容,人事、财务等均会移交给北京。
除袁军外,此次还任命了包括北京铁路[TieLu]运输中级法院[FaYuan]副院长共35人,铁路[TieLu]运输法院[FaYuan]院长等23人。
检察院方面,还任命了市检察院北京铁路[TieLu]运输分院副检察长等38人,以及北京铁路[TieLu]运输检察院检察长等33人。
■ 追访
“担心今后仍有‘人情案’”
公益律师郝劲松曾多次叫板铁道部,并3次将北京铁路[TieLu]局告上法庭,败多胜少。2008年,他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撤销铁路[TieLu]法院[FaYuan]。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此次铁路[TieLu]检法系统划转地方?
郝劲松:这是好事。那么多年最核心的“人财物”因素并未改变。北京的这次“划转”,有了质的推进。
新京报:你和铁路[TieLu]公检法系统打交道多年,对铁路[TieLu]司法系统印象如何?
郝劲松:他们很多也是政法院[FaYuan]校的毕业生,职业素养、业务能力都不错,也有对公平正义、司法独立的良好愿望,但审理涉及铁路[TieLu]部门的案件时,他们难免得听命于铁路[TieLu]部门,最起码会受干扰。法官像被操控的皮影人,有心无力。
新京报:改革的阻力在哪里?
郝劲松:铁路[TieLu]司法系统的人事权、财权和物权全在铁路[TieLu]局手里。办理和铁路[TieLu]部门有关的案件,无异于“儿子审老子”。最典型的就是“火车撞死人”案。铁路[TieLu]法院[FaYuan]审理和地方法院[FaYuan]审理相比,赔偿额往往极为悬殊。
新京报:此次转制能否彻底“独立”?
郝劲松:在一定时期内,我担心仍会出现“人情案”。铁路[TieLu]系统和铁路[TieLu]公检法的“交情”根深蒂固,即使剥离了,关系、人情仍然会起作用,尤其是对铁路[TieLu]有感情的老法官。
同样的案例,根据《铁路[TieLu]法》和根据《民法通则》的判断是不同的,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原来铁路[TieLu]的司法系统,任命是由铁路[TieLu]局做出,与宪法不协调。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法研究所所长张长青
法院[FaYuan]划归地方是国家司法改革方向,对法官来说也是好事,今后司法的独立性会更强,法官受到的约束或者干扰也会更少。
———北京铁路[TieLu]司法系统一位法官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杨华云 陈博 郭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