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北京 >
农民办爱心家园长期帮助孤寡老人(组图)--中国年鉴网
柳虎,37岁,昌平区东小口村农民。4年前开办电脑维修部,资助外地贫困孩子来京读书并教授修电脑的技术,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年后,他为40多个河北涞源县的孩子筹集善款,资助他们上学的伙食费;
如今,他又开始为当地贫困老人过冬的衣服被褥操心,他说“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本报讯 “被子只剩棉絮套子了,冬天不好过。”近日,昌平农民柳虎正在各方奔走,为他长期援助的14名贫困老人寻找过冬的被褥衣服。今年3月,柳虎在多名志愿者的协助下,前往河北涞源成立爱心家园互助站,长期帮助当地14名孤寡老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孤寡老人最长81岁
14名老人现居住在河北省涞源县,接受柳虎援助已近2年。“他们多数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最年长的81岁,最年轻的也59岁了。”柳虎说,和这些老人结缘,是因为他此前曾帮助过这里的孩子。
2009年,柳虎从公益网站的志愿者处得知,涞源县有数十个孩子,因交不起每学年800元的伙食费面临失学。在核实这些孩子的资料时,柳虎结识了这些老人并开始援助。
“起初送些米、面、油,后来发现有些老人需要长期帮助。”柳虎说,今年3月,在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自己在涞源县五道庙村成立了“爱心家园互助站”,接来5名特困孤寡老人让他们共同生活。互助站的房子是当地人提供的闲置私房,免费使用,老人们生活所需的米、面、油、衣物等,则由爱心人士不定期提供。
过冬被褥只剩棉絮套子
志愿者小王透露,柳虎自掏腰包,每月给每个老人一百元,当做老人们的生活费。
今年中秋节前,柳虎带着志愿者接来另外9名老人,临走时发现,老人们的被褥只剩棉絮套子,连被罩都没有,回京后柳虎开始到处奔走,为老人们募集过冬的物资。
“目前还缺近一半的棉衣裤和棉被,老人们还希望,冬天能烧点煤。”柳虎计算了一下,煤资大约在2000元左右,“希望入冬前能为老人们把需要的东西都备齐。”
■ 人物
柳虎的公益触角不只探到贫困老人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学业因贫困而受阻的孩子,在他的帮助下,涞源县35个孩子,获得了每学年800元的伙食费。此外,柳虎4年来坚持资助5个男孩,来北京接受教育,并亲自教授电脑技术。
昌平农民柳虎的“技术助学”路
资助贫困儿童来京上学,义务教授电脑维修技术
“授人以渔”
昌平东小口村一个狭窄的巷子里,一座三层小楼一楼20多平米的屋子外挂着一块牌子,“苦孩子电脑培训部”。
由于患强直性脊柱炎10年,37岁的柳虎走路缓慢,闲时他喜欢坐在一楼不到10平米的办公室里,楼上就是他的家,住着父母妻儿。
柳虎是昌平区东小口村农民,在村里的联防队工作,每月600元收入。
“苦孩子电脑培训部”是柳虎取的名字,实际上是电脑维修店,柳虎修电脑的手艺是中专毕业后学的,现在要教给店里的帮手,而他的帮手是5个贫困孩子。
“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维修部里到处贴着励志的大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被作为助学宗旨贴在墙上。
捐款悟出技术助学
柳虎回忆,第一批受助的3个孩子来自山西,“都是当地农村的贫困孩子。”和孩子的学校、父母办了相关手续后,柳虎把孩子们接来北京,“不收一分钱,吃住在我家,上学的费用我来供,放假时教他们修电脑。”如今,住在柳虎家的5个孩子,最小的13岁,最大的17岁,4个孩子被安排在附近中学读书。
柳虎说,他的“技术助学”缘于一次捐款后的思考。
2007年,村里一个小女孩的父母双亡,他把500元工资全捐给孩子,“那孩子很可怜,以后怎么办呢?”就在当年,柳虎在网上偶然点开“中国助学网”的链接,接触了“助学”这个概念。
“上面挂一些贫困孩子的情况,呼吁网友捐些钱。”柳虎认为,不稳定的募捐无法解决问题,“爱学习的能考上大学,不爱学习的失了学就直接进社会,怎么适应?怎么生存?”柳虎把想法告诉网站的朋友,他想利用自己的专长,教孩子们学修电脑。
挑选受助孩子看重品质
对于受助孩子的选拔,柳虎有自己的标准。
“首先得是男孩。”柳虎说,孩子们要在家里住,但没有条件分男女宿舍,所以暂时只能给男孩提供帮助。来自贫困家庭也是必要条件,此外是品质,“得是好孩子。”
对于“好孩子”的标准,柳虎用“老实、本分、听话、好学”来定义,他说,受助的孩子一放学就赶紧回来了,弄完功课就学习电脑知识,成绩都不错。来自河北的男孩李波因为成绩优秀,被柳虎专门送到公立学校读书,“是大学的苗子,咱也得培养。”
柳虎说,能来的孩子不仅仅需要获得他的认可,更需要适应北京的生活,才能在这里安心学习。
渴望复制“技术助学”
柳虎的梦想是未来能在北京周边的贫困地区设立苦孩子培训部的分部,复制北京的模式。
梦想的第一步已实现。
去年4月,苦孩子电脑培训部的第一分部在涞源县城创办,他自己投资,请朋友帮忙打理。
“但目前运行出现困难。”柳虎说,分部目前没有学生来接受培训,运营则靠北京的总部补贴。“地方太穷了,有电脑的少,修电脑和学电脑的就更少。”柳虎希望,能有人和他合作,一起推广他的“技术助学”。
■ 对话
“咬牙坚持,不能放弃”
新京报:会不会担心有人质疑你靠孩子们赚钱?把孩子当童工?
柳虎:质疑的人一直有,我就做自己的事儿,问心无愧就行。
住在我家的孩子在我这吃住上学学修电脑,要说是童工,也不是“体力童工”,是“技术童工”,等他们成年后,如果愿意留在北京,我会给他们找工作,在我这干就给他们发工资。
新京报:目前你援助的老人和孩子,物资都来源于社会捐赠,怎么保证捐赠使用的透明度?
柳虎:给孩子们的钱我不经手,我只负责发布困难孩子的信息,发放时我都带着捐赠人代表和志愿者一起去。
钱送到孩子的手中后,要求他们亲手写回执单,家长签字,志愿者要拍摄发放过程,把信息发给每一个捐助人,并在论坛里公布。
老人这边,原则上不直接捐钱,而是让大伙把钱换成东西,我带着爱心人士直接送过去。
新京报:目前你在涞源的分部运行不太好,将来怎么打算的?
柳虎:(沉默很久)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希望能有人和我合作。
新京报:个人做公益,维持下去很困难。
柳虎:咬着牙坚持呗,总不能放弃呀。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珍妮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薛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