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北京 >
官方称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引发网民热议--国家史册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追踪
经过持续2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终究没能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
早在2009年,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就因得到职能部门干预而被叫停,但为何时至今日还是实施了拆除?
维修前的前期筹备工作?
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夫妇租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从这里出发,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群落的大部分考察。
2009年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通报称,已会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专题研究了24号院的保护问题,并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到保留。
2011年1月11日,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公开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
记者在查询2011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时也发现,位于24号院的梁林故居被列为“新发现文物项目”。
梁林故居被拆除后,东城区文化委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
“维修性拆除是一个新名词”
北总布胡同24号院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院子里的很多建筑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上世纪80年代垂花门、东厢房被拆除后原地盖了一座三层小楼,目前院子里的住户都是在那时陆陆续续搬过来的。从2007年开始,这里由名为富恒地产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进行拆迁,后来又经易手由华润置地介入,去年7月院内的正房被拆除,今年1月上旬又拆除了四合院的正门。
网友“Sorridente_Linda_蜜糖湾”说,当年梁思成竭力维护北京古城墙,最后还是被拆了,将来会后悔的。
对东城区文化委“维修性拆迁”的解释,不少网友也表示难以理解。名为“走平凡路”的上海网友说,拆与修在我们的字典中是不同意义的。名为“苗”的网友则调侃道,“维修性拆除”是一个新名词,没有学过!
也有网友表示,梁林故居被拆,不是只进行重建就行了。文物部门应该知道“真古董”与“假古董”的区别,把真的给拆了,再怎么重建也还是假的……梁林故居的真正价值并不在建筑上,而在于建筑的历史、人文意义上,这些意义不在于物质载体如何,而在于其真实性上。
主管部门:
拆除未经报批,属“违规拆除”
在解释梁林故居为“维修性拆除”后,28日,东城区文化委再次回应称,虽然华润集团富恒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单位)是为了紧急抢险,才将危房落架拟修复的。但此次拆除未经报批,属“违规拆除”,东城区文化委将对此事依法进行查处。
东城区文化委文物科负责人汪源说,目前,东城区文化委已书面通知建设单位,不得继续拆除现存院落的原有历史建筑,并对落架后的全部传统建筑材料妥善保存,以便修建时使用。同时,加快24号院剩余住户的搬迁和中心楼的拆除,为尽快实施旧居的完整复建创造条件。目前,建设单位已开始清理现场,计划在春节过后开工,东城区文化委将对修复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管。据新华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报道:
北京遭拆除梁林故居将在节后开工复建
陈在田:梁林故居不能就这样“维修性拆除”
北京东城区称将查处违规拆除梁林故居行为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被拆 北京文物局称不知情
北京文物局称拆除梁林故居未报批属违规行为
高清图: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