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广东 >
广东多地出现民间借贷纠纷 恶意连还贷放大风险--中国年鉴
羊城晚报记者李青
珠三角出现多宗民间借贷纠纷:借钱者借下家还上家,骗十几个债权人上亿债款;有老板还不起钱,全家连夜“蒸发”;专家称: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被高利率“催肥”的民间借贷正在显露风险。羊城晚报记者连日对广东民间借贷进行调查发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已经出现多宗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民间借贷纠纷。恶意“连环贷”成为其中的风险放大镜。一些债务人同时向多个放贷人连环借贷,令民间放贷这门生意如火中取栗般风险四伏,不少放“贵利”者受骗当“水鱼”。
“借钱者借下家还上家,十几个债权人就这样被骗了”,知情人士近日向记者报料称,有老板靠借“贵利”撑起一大盘生意,结果害苦了一众借贷人。甚至广州某著名酒店连锁集团也因收购该老板名下酒店而中了招。“款项付出一大半,酒店突然过户到他人名下”。一番调查竟发现,原来这个老板同时向十几个债权人借了钱,涉及金额过亿元。
让人称奇的是,事件爆出前,个别债权人已经发现其所谓大老板的真面目,但并未将其绳之以法,反倒“推波助澜”,“不如让他继续向下家借款弥补自己损失”的想法,令雪球继续滚大。
记者调查发现,珠三角地区一些工厂老板连夜“走佬”,之后来了一些“要账”的,大家才知道原来老板借了高利贷,而且不止一家。今年前9个月,广州市中院二审的民间借贷纠纷案高达408件,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30%,民间借贷更为活跃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地,情况更严重。
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看,广东地区民间借贷的风险还未到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但“连环贷”无疑是风险放大镜,会成倍放大放贷公司风险并向上游传导。
靠“贵利”盘起生意,靠生意再借“贵利”,风险一环一环传导下去,这种民间草根资金的“创新”游戏,竟与美国的次贷危机惊人地相似。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式次贷危机,绝不是夸大其辞。”
江浙等地民间借贷频现危情,潜行地下的广东民间借贷能否独善其身?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深入珠三角地区,发现广州、深圳等地区民间借贷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个案,这些纠纷中涌现的恶意“连环贷”更成为风险放大镜,将许多始作俑的民间放贷人置于风口浪尖。
大老板借“贵利”过亿
其实“拆东墙补西墙”
“十几个债权人坐下来开会,商量怎么拿回损失,到现在还没有下文。”广州一位知情人士近日向记者报料称,有人借“贵利”滚动发展,谁知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被债权人发现而穿帮,甚至广州某知名酒店连锁集团也中了招。
据知情人透露,被十几个债权人“追数”的某老板,在广州上下九等商业旺地均有物业,且经营有酒店、KTV等实业。“但据我们调查,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就是通常所说的高利贷”,知情人称,该老板的手法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同时向多个人借款,以后期借款填补上期利息。正因为如此,该老板的生意看起来越做越大。
“外人看来,这个老板生意做得很红火,其店面不断开张,现在看来,他是不得不继续把雪球滚大”,知情人称,该老板最多时向某出借人借款高达数千万元。
作为债权人,广州某知名连锁酒店也身陷其中,损失数百万元。知情人称,这家酒店连锁集团收购了该老板名下的一家酒店,但当大部分款项付出后,却发现酒店已被过户在他人名下。次人据称是借钱给该老板的另一债权人。知情人透露,债权人相互一碰头,发现该老板竟然同时向十几个人借了款,“涉及金额过亿元”。
怎么会有这么多民间放贷人同时“中招”?
知情人揭开内幕:“据我们调查,这个老板最初借钱买了一处物业,以此物业向银行抵押,再拿着银行的抵押证明作为自己的资信凭证,向下家借款,就这样滚动起来。”
“民间借贷所谓的房产抵押,多半是签个协议,顶多押个房产证原件,不会真正到房产部门做抵押登记;再加上大家都是隐蔽操作,同行间都很难发现猫腻。这个老板‘故事’编得好听,就能借到钱”,知情人分析,“雪球越滚越大,终于有一天连利息都付不起了,故事就很难再编下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事件爆出前,已有个别债权人发现了其所谓“大老板”的真面目,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债权人并未将该老板绳之以法,反倒变相成了雪球滚大的“推手”。“那个时候,这个老板应该已经资不抵债;债权人可能认为,即便将其绳之于法,也没办法减轻损失,倒不如让他继续拆东墙补西墙,继续向下家借款,弥补上家损失,这样更来得实际。”
月息6分如何还得起
老板无奈全家“跑路”
记者调查发现,深圳等地出现一些工厂老板连夜“跑路”的事件,其中也暗藏“连环贷”身影。一人“走佬”,往往立马有多个债主上门讨债。
“又跑了,全家都不见了”。
9月15日,在深圳宝安做手机涂漆生意的焦先生告诉记者,宝安一家五金冲压厂的老板上周突然“一夜蒸发”,全家消失。“头一天还干得好好的,一早起来,20来个工人发现老板不见了,工资还没发;之后来了一些‘要账’的,大家才知道原来老板借了高利贷,而且不止一家”。
这并非第一单,也不会是最后一单。焦先生说,今年以来,他已经看到三宗活生生的例子。“全是因为资金问题,到银行借不到钱,就去借高利贷,还不起便跑了”。焦先生说,他自己有30-40万元货款打了水漂,上家就是因为借高利贷破了产。
焦先生在宝安开厂已近十年,手下请了二三十个工人。他说,朋友圈子里,缺钱的话基本都要靠民间借贷,很少能从银行借到钱的。焦先生抱怨:“厂房、设备大部分是租来的,没法做抵押;再加上大多数厂子财务并不健全,根本别想从银行借钱。”在这种现实下,民间借贷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一般向熟人或者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借,大部分月利五到六分,还有更高的”,焦先生透露,这种“另类融资”,大多数时候藏在水下,只有当出了问题,企业破产、老板跑路、讨账的上门,大家才发现,原来又是“高利贷”惹的祸。
“高利贷吃钱厉害得很”,焦先生算过一笔账———假设以月利六分借款100万元,第一个月的利息就得6万元,接下来逐月“驴打滚”,9个月下来仅利息就差不多要还100万元。“现在有什么生意能这么赚钱?企业一年能有15%的利润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时间一长肯定还不起。”
一些民间放贷人因追不回款成了“冤大头”,便与借款人对簿公堂。吕某因急需资金向朱某借款10万元,期限一年。吕某每月向朱某支付一万元利息,并将其“房产”抵押给朱某。借据签订后,吕某将一份某花园住宅楼“集资建房合同书”交给朱某保管。其后,吕某未能按期支付利息,朱某催了很多次也拿不到钱。朱某要求借款保证人彭某归还10万元借款,也遭到彭某拒绝。这时,朱某竟然发现,吕某交给他的某住宅楼所谓“集资建房合同书”竟是假的。朱某将吕某和彭某告上法庭。
民间借贷诉案“冒头”
放贷者想结束“生意”
恶意“连环贷”,将民间借贷人拖下水。记者调查还发现,即使并非“恶意借款”,到期无法还款的现象也在抬头。
广东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洪少雄称:“风险苗头已经出现。一些投资公司发现———部分款项收回出现问题”。据他了解,一些从事民间借贷的投资公司,已经有意结束这门“生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前四个月宣判的案件中,因无法支付高额利息而产生的民间借贷经济纠纷案例频现。
曾某因生意周转需要,向萧某借款50万元,借款利率为月息25厘,约定借款期限为12个月。曾某以其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某套物业作为抵押,并约定一旦未能按期还款,每超期一日还款,就另外追加借款金额的3%作为违约金。曾某随后将房产证原件交给了萧某,但双方并未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其后曾某只向萧某支付了两个月的利息合计2.5万元,随即无力支撑下去,被萧某告上法庭。
广州安国律师事务所王正文律师经手过的一个案子令他印象深刻———广州一家服装店的小老板,因资金无法周转,向一家担保公司借款10万元,期限一个月。担保公司向服装店老板支付了8万元,另外2万元当作利息。小老板被要求以某处房产作为抵押,并在抵押合同中对房产估价30万元。然而随后服装店小老板的生意不如预料般顺利,一个月后他仍无力还款。担保公司于是将小老板告上法庭。经过调解,双方和解,基于种种考虑,服装店小老板最终同意依照合同将房产过户到担保公司名下。“小老板最终没了房子”,王正文说。
佛山一家幕墙装修公司的副总张先生则告诉记者,今年初倒闭的当地最大的塑料厂,就是因为陷入高利贷难以自拔。张先生说:“我们现在做生意非常谨慎,一般只敢和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来往,小企业的生意都不太敢接。”
虽然纠纷猛增,但房地产市场仍高位运行,民间借贷尚未到矛盾爆发点
风险或在今年底集中爆发
广东银监局此前初步估算:东莞的民间借贷量大概有2000-3000亿元,但整个广东民间借贷到底有多大容量,仍是未知数。洪少雄称,从事民间借贷的投资公司,资金量从一两个亿到十亿元不等。
广东如此巨量的民间借贷,到底面临多大风险?
民间借贷纠纷案猛增
法院诉案无疑是风险的最直观见证。9月19日,广州市中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前9个月,广州市中院二审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只有305件,但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达到408件,较去年同期上涨30%。这位负责人称:“很多民间借贷纠纷最终庭外和解了,因此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各区级和地方法院没有申请上诉的案件”。有知情人士指出:“广州的民间借贷并不算最活跃,东莞、佛山、中山等地,情况更严重。”
大规模风险尚未爆发
尽管如此,多位投资公司法律顾问告诉记者:“目前风险还没到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在他们看来,广东地区民间借贷规模没有江浙地区那么庞大,风气也没那么浓厚。在操作中,广东民间借贷对风险的把控也更严格。因此虽然广东地区已有不少纠纷个案,但尚未到矛盾爆发点。
“实际上,想从投资公司借到钱,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要么要有抵押物,要么要有担保人”,为多家投资公司担任法律顾问的周律师透露,做借贷生意的投资公司,均借鉴银行的操作模式,设有专职风险控制人员,在追债方面则有他们的“另类做法”,因此一定程度上风险控制比银行来得更为切实。此外,周律师认为,广东地区民间借贷风险之所以还没有大面积爆发,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仍在高位运行———一方面,地产是民间借贷重要的抵押标的,只要房子价值还在,投资公司就不会血本无归;另一方面,一些小发展商正是光顾民间借贷的大客户,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大问题,他们的还款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年底或有大批企业“跑路”
但是,风险似乎正在前方等待。
江浙等地司法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大幅飙升。如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调研发现,2010年上半年,该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达到637件,是2007年同期的2.54倍;从2010年全年至2011年上半年,审结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大幅攀升到1493件,结案标的额达6.55亿元。
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底,或将成为民间借贷风险总爆发的“风暴眼”。
兴业证券(微博)9月5日发布的月度民间资金草根调研报告称,民间借贷进入“警惕状态”。“由于害怕年底中小企业‘跑路’超预期,民间拆借资金更愿意给中大型企业贷款,尤其是能拿到银行贷款但是目前银行没有额度的企业”。早在今年6月的调研中,兴业证券即已发现,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期限开始缩短,从正常的3-6个月缩短为半个月到1个月,反映出这些企业其实是在通过民间融资勉强维持生产以及拆东墙补西墙,苦苦支撑。“预计下半年违约情况会增多,春节前后在资金结算的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大批企业‘跑路’。”
专家说法
经济减速及房产调控,可能使债务链断裂
郭田勇:中国式次贷危机非危言
“当前民间借贷的狂热,令我想到了前些年的股票热、房地产热,大量资金如击鼓传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不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甚至商业银行,已经成了民间借贷的“二传手”。
“我们在西部某产煤区调研,发现该地区有家银行,个人贷款占其贷款总量的80%,仔细探究发现,由于个贷手续简便,这些资金贷出后被转手投向高利贷。”
郭田勇认为,民间借贷的最终需求者,以中小企业和房地产公司为主。
“中国经济一旦减速,部分企业效益和还款能力降低;房地产调控持续将使部分开发商难以支撑,因此债务链条发生终端断裂的可能性在增大。‘中国式危机’之说并非危言耸听。”
封小云:信用体系共享杜绝骗贷
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封小云认为,“连环贷”有点像香港的“按上按”,即将同一个标的反复抵押。“在全民征信体系缺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很难杜绝。”封小云认为,虽然银行业和保险业均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这些信息未能实现全民共享。“美国的征信体系相对发达,输入公民的社保号,可以查看全部信用纪录,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恶意骗贷。”
谭劲松:征信体系倒逼他人加入
中山大学(微博)管理学院副院长谭劲松教授认为,“因为没有制度去约束人和人之间的信用关系,民间借贷成本非常高,一旦发生风险发,其结果是毁灭性的”。
应该如何解决?谭劲松指出,短期内把13亿人纳入全民征信体制并不容易,以“好人举手”制度破解更为现实。“建立一个征信体系,加入这个体系的人,信用纪录是好的,信息是透明的;这个体系倒逼其他没有加入的人加入,不断扩大。”
律师说法
投资公司破产,风险将向上传导
放“贵利”的钱若来自银行,则添其坏账;若来自实业,则拖累其发展
“‘连环贷’属于恶意民间借贷,肯定会成倍放大放贷公司风险并向上传导”,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刘石宋律师告诉记者。
刘石宋称,从法律角度看,民间借贷本就属于“高风险行业”。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四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这意味着,一旦对簿公堂,法院最多支持银行同期利率四倍的利息,投资公司之前设想的高额回报全是空话。”刘律师指出,恶意“连环贷”无疑将进一步放大民间借贷风险,不仅仅是投资公司赚不到钱,风险更会被传导至上游产业。
刘律师说:“投资公司放贷的钱从哪里来?他们圈钱手法多种多样,但融资成本可能已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如果投资公司破产,风险肯定会被继续放大并传导到其‘上家’。如果投资公司的钱是从银行流出的,肯定会增加银行坏账;如果投资公司的钱来自实业,实业会受到拖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