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广东 >

广东1.3万地灾隐患点威胁48万人 治理资金不足--中国年鉴

  
广东1.3万地灾隐患点威胁48万人 治理资金不足--中国年鉴
2010年8月,封开县城江口镇发生滑坡,7栋居民楼倒塌。新华社发

广东1.3万地灾隐患点威胁48万人 治理资金不足--中国年鉴
2011年威胁百人以上隐患点

广东1.3万地灾隐患点威胁48万人 治理资金不足--中国年鉴
杏坛妈宁村马宁山是顺德地灾隐患点整治工程之一。宋文辉 摄

广东1.3万地灾隐患点威胁48万人 治理资金不足--中国年鉴
9月20日,广州白云区发生一起泥土崩塌地灾,两人身亡。 叶志文 摄

  ●南方日报(微博)记者 卢轶 实习生 吕韵婷

  截至去年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共有地灾隐患点13883处,其中威胁100人地上的隐患点706处;威胁500人以上隐患点156处;威胁1000人以上隐患点63处。这些隐患点分布在全省63个县220多个乡镇,威胁总人口约48万人。

  9月21日,阳春市双滘镇显得一片平静。不过山体上滑坡的痕迹和泥石流过后一道道枯黄的创面还在提醒,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地质灾害。

  一年前的9月21日,台风“凡比亚”在福建登陆后,携强降雨奇袭粤西高州、信宜、阳春等地,引发险情,导致逾百人死亡。仅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就造成33人死亡,受伤3人。

  实际上,尽管已过去一年,地质灾害对双滘镇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灭。灾后经过摸查,双滘镇共发现地灾隐患点58处,这一年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治理,目前仍有隐患点34处未排除,其中威胁百人以上隐患点8处,威胁人口1541人。而放眼广东,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隐患点13883处,受威胁人口近48万人,分布在63个县220多个乡镇。

  不过与一颗颗“定时炸弹”带来的巨大威胁相比,地灾防治资金却显得捉襟见肘。2011年,省财政投入地灾防治资金约为5000万元,加上中央下拨的资金,也不过1个多亿,其余资金仍需要地方市县配套。而地质灾害又存在“多发地往往是穷山沟”的情况,以至于一位老地质人忧虑地说:“现在的财力大约只能支撑预测预警和少数隐患点的治理搬迁,要大面积地对地灾隐患点开展防治根本不可能”。

  威胁千人以上隐患点63处

  广东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最多,占到地灾总数的近八成

  地质灾害凶猛。

  许多人都还记得,去年8月8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的那场惨剧。由于强降雨突然降临,舟曲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导致1434人遇难,331人失踪,大半个县城被毁。

  在广东省内,去年9月21日,由台风“凡比亚”在粤西高州、信宜、阳春等地引发的群发性地质灾害也直接导致了33人死亡。统计显示,2010年全省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共计600起,造成死亡44人(含5人失踪),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在每一个地质人心中,地灾绝无小事,因为一旦发生就是威胁生命安全的大事。而一个个地灾隐患点又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悬挂在我们头上。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灾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发,隐患点众多。而广东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湿热多雨,工程项目多,又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地。今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三大重点区域,就包括了广东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

  截至去年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共有地灾隐患点13883处,其中威胁100人地上的隐患点706处,威胁人口27.5万人,潜在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威胁500人以上隐患点156处;威胁1000人以上隐患点63处。这些隐患点分布在全省63个县220多个乡镇,威胁总人口约48万人,潜在经济损失84亿元。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还介绍,广东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最多,占到地灾总数的近八成,而这类灾害主要由强降雨引发,因此每年汛期都让国土系统上上下下绷紧了神经。在接受采访时,该负责人介绍,相比往年,今年地质灾害相对较少,全省尚未发生造成死亡的地质灾害,“虽然离10月15日出汛已经不远,但我们还是不敢放松。去年‘凡比亚’前,全省也没有地灾造成死亡,但‘9·21’一下子就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群测群防”能保住性命

  好歹一家人都保住了性命,幸亏提前收到预警,经过培训也知道如何应对

  今年地灾尚未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汛期降水较少,重视预报预警功不可没。

  在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方日报记者看到了一套“广东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每天,来自气象、水文部门的降水数据都会汇总到这里,根据设定的1118个分析片区各自的特点,系统可以分析预报当天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片区,并通过广东卫视气象预报和短信、语音电话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及地灾防治相关人士公布。

  “地灾预报就像预测地震一样,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尽管目前的预报尚不能具体到每一个隐患点,而只能根据降水量对一定范围内出现地灾的可能性进行预报,但通过这套系统,目前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0%左右”。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张建国介绍,仅“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26起,避免人员伤亡16180人。

  广东还摸索出一套依靠乡(镇)基层政府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群测群防”成功经验。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现场会上,广东连平还专门作了经验介绍。

  简单来说,“群测群防”就是招募村民、村支书、基层国土员作为地质灾害监测员,地质灾害隐患点就近落实专门的监测员动态监测,并向受影响人员发放《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一旦发生险情,就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在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村民叶有初就是“群测群防”的受益者。去年8月,当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山体滑坡,超过2万立方的山泥从山上滑落,直接冲垮了他家房屋背山的后墙。叶有初本人是一名接受过培训的地质灾害监测员,直接负责监测自家背后的这个隐患点。事发前夜,接到预警后,他就始终关注着山体的变化并随时与上坪国土所保持联系。墙体出现裂缝后,当地政府迅速对叶有初一家8口进行撤离。

  尽管房屋最终成了危房,但叶有初说:“好歹一家人都保住了性命,幸亏提前收到预警,经过培训也知道如何应对。”

  省财政一年投入仅5000万元

  粤北山区部分隐患点的搬迁只能借助高寒山区移民、退耕还林等优惠政策筹资

  不过,广东重视发动广大群众“群测群防”的背后,也折射出现实的无奈。一个在地质系统奋战多年的老同志说:“我们说地灾防治,但现在比较能做的主要是防,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全面治理,还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动群众参与,一定程度其实也是因为缺钱。”

  此前广东曾对威胁百人以上的地灾隐患点进行一次摸查测算,要完成全部的搬迁治理,大约需要投入20亿元。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也介绍,完成一个威胁千人以上隐患点的搬迁治理,平均需要2000万元。以此测算,仅搬迁治理63个点就需投入12.6亿元。

  不过目前,广东省级财政一年投入地灾防治的资金大约仅5000万元。而2011年,河南省投入地灾防治的省财政资金是6个亿,贵州是10个亿,四川是20个亿。即便是面积比广东小、地灾形势比广东轻的浙江省,今年也拨款6000万元,显得广东对地灾防治的财政投入与自身经济实力的不相匹配。

  即便是加上中央下拨的资金,中央和省两级财政每年投入也仅1个亿左右,其余资金则需要各市县资金配套。而地质灾害又存在“多发地往往是穷山沟”的情况,尽管中央、省级资金全部投入到珠三角以外地区,但对这些财政收入相对较少的市县来说,如何凑够钱还是很难。采访中,粤北某市国土局局长说:“地灾防治有点像公益事业,很难有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几乎不可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而地方财政哪都要花钱,防患于未然性质的地灾防治工作也就很难得到优先考虑了。”

  因为缺钱,粤北山区部分隐患点的搬迁只能借助高寒山区移民、退耕还林等优惠政策筹集资金,一些无法借用其他优惠政策的搬迁工作,面临着找不到钱无法启动的困境。

  而按照规划,省级财政投入地灾防治的资金大约保持每年增加2000万元,到“十二五”末达到一年1.5亿元。也就是说,仅完成现有706处威胁百人以上隐患点的治理搬迁,就还需要至少10年以上的时间,更遑论其余1万多处相对威胁较小的隐患点治理了。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廖益良还介绍,隐患点的数据是动态变化的,每年大约会新增1000多个。“地质灾害的治理,广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