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广东 >
深圳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 业内称难现跑路潮--国家史册
■深圳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上篇)
均多立老板跑路
会否引发骨牌效应?
业内人士:深圳难现跑路潮
温州老板跑路现象似乎呈现蔓延之势。10月8日,深圳光电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均多立传出老板举家跑路的消息,业内人士哗然。深圳和温州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民间资本活跃、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温州近几个月发生的一切,无疑让深圳感到担忧。而均多立事件,则让深圳政企业界的敏感神经再次被挑动。
中小企业占深圳37万企业总数的99.7%,带着“深圳中小企业会否重演温州老板跑路”的疑问,近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实地采访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等区的中小企业,调查的行业从服装、皮革等传统行业到文化、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深圳中小企业已到发展的微妙期。深圳某区民营企业商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据他们掌握的资料,大规模的“老板跑路”现象不会在深圳上演,但是行业内的企业目前处于不投入、不愿做大的阶段,苗头很不好。同时不少中小企业主也在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订单越来越少”,“焦虑”和“不安”写在他们脸上。有服装行业的老板向记者表示,这两年的日子比金融危机时更难过,同行们估计,明年年初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中小型服装代工厂倒闭潮。
本报近期将推出调查性报道,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深圳中小企业生存现状。与此同时,本报将在调查的基础上,传道问政,并期待深圳的中小企业能再次奏响“春天的故事”。
跑路
“没有人员上班,厂房门已经封了,公司目前已经是解体状态。”——均多立实业前员工
“没有人员上班,厂房门已经封了,公司目前已经是解体状态。”一名均多立实业前员工告诉记者,该公司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法院已经介入。记者昨日拨打公司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解体”状态。据传,均多立老板举家出走是因扩张迅猛,资金链断裂导致,而这与温州老板跑路原因有很大不同。
就在10月8日前,深圳均多立实业有限公司身上还笼罩着“中国深圳行业(光电子)10强企业”、“广东省照明电器十佳企业”等多个光环。这家公司2003年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2010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亿元。
然而,从9月30日起,公司董事长毛国钧的手机就无人接听。直到10月8日,其妻崔丽华及其在公司内任职的亲属全部失踪,公司员工才恍然大悟,老板跑路了。
这名前员工称,LED行业下半年正进入旺季,行业情况今年还不错,但也可能正是因此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在很多外部人员看来,公司能在行业经营这么多年,即使2011年受行业萧条的影响利润下降,也不至于落得跑路结局。
10月9日,位于宝安区大浪街道宝龙新村的均多立实业有限公司遭到了30多名员工和供应商的“包围”。据媒体报道,该公司拖欠237名员工今年8月工资共计人民币约61万元。此外,董事长临走前公司还欠下某银行2000多万元贷款,担保公司3300万元左右的债务。公司门口每天前来催款的供应商络绎不绝,甚至还有高利贷收款人员在门口蹲守。
均多立是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的一个样本还是仅为孤例?记者采访深圳多家企业了解到,虽然生存状态有恶化趋势,但深圳中小企业正通过各种办法渡过难关。
拆借
“在资金需求较大的时候,我们会让出一部分利润,向朋友借钱或者引进同行进行合作。”
——某整体软装饰企业负责人余林
在南山科技园区里,爱爸妈网负责人郑家庆告诉记者自己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行业里很多企业资金链都出现了问题,我们楼下的公司招牌常常换,最近换得更频繁了。很多小公司的老板估计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当然这个准备也许不是跑路,可能是暂时避一阵子之类的。”
深圳某行业协会会长告诉记者,在他们行业里,企业资金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从之前的60天结账,现在结账周期变为120天。他坦言,由于企业资金流转减速,已经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有些甚至是难以为继了”。
匡玉琴是皮革行业内的“老人”,也是深圳市某皮革有限公司(位于龙岗区)的一名股东。“中小企业融资一直都难。”谈到融资,她用“嫌贫爱富”四字来形容国有银行,她说,向国有银行贷款一般都要求企业有抵押物,可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抵押物,就算有,也很有限,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贷到款,只能想办法借助于民间信贷,资金成本很高,占据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说得好听是民间信贷,其实就是高利贷。”
余林的公司从事整体软装饰行业,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方法是依靠客户的首付款,如省外的一些客户会提供30%的首付款,再加上自我资金,就可以完成客户的订单生产要求,“另外,在资金要求较大的时候,我们会让出一部分利润,向朋友借钱或者引进同行进行合作。”余林说,由于竞争激烈,深圳的客户一般都不会提供30%的首付款,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时必须要筹集到相对于省外项目更多的资金,后续的回款也较难。
彭厂长是深圳丹雅服饰的负责人,其公司位于罗湖区高新技术第一园区,那里也是深圳服装业的一个集散地。彭厂长说,从去年年中开始,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以及人工费用的飞涨,又再一次让刚刚熬过金融危机寒冬的服装企业受到重创。“我们这边的工厂情况相对还好一些,撑得住,但南头(宝安区)那边,据我所知,很多同行都不行
迷茫
“原材料价格有涨有落的,就希望明年的价格能回落,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希望。”
——某皮革有限公司股东匡玉琴
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深圳市南山区,记者的调查引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叫苦声。互联网基地某企业负责人徽剑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中小企业的处境与2008年底金融危机的时候不相上下,甚至更为严重。“一方面是当时政府扶持补贴的力度仍未能对口到真正有需要的中小企业身上,另一方面,现在的成本增长得太厉害,很多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已是在苦苦支撑。”
徽剑说,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房租、水电和人力成本的上涨却极其明显,“比如科技园的房租,以往月租70—80元每平方米就可以,现在已经到了110—120元每平方米。加上水电、人力,以我们基地来算,现在的月平均成本上涨了30%—50%,这让园区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撑不下去了”。
今年以来,原材料、用工等各类成本上涨也让皮革企业叫苦不迭。以猪皮为例,匡玉琴说,猪皮年初3.9元/平方英尺,现在涨到了6.5元/平方英尺,跟早几年相比,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也下降了不少,“因为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合同签订了有一段时间了,因此现阶段的价格上涨暂时对公司的影响还较小。而目前同行们的想法是:原材料价格有涨有落的,就希望明年的价格能回落,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希望。”
余林的企业主要是为酒店、分公楼、会所等商业设施定制各类装修设施。五年前开始做这个行业,“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特别是深圳的生意,竞争很激烈,利润特别低,因此我们八成的客户在省外。”
据余林介绍,早几年这个行业的利润能达到30%,不过这几年由于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等原因,利润下降了不少,尤其是在深圳利润更低,“不过如果利润达不到10%我们也不敢做,除非在工期短、回款快情况下,我们才会考虑,毕竟我们有材料成本、人员成本,没有一定的利润真不敢做。”余林说,成本上涨对他的企业冲击很大。他说,今年以来,原材料中的布、轨道、型材等价格都不同程度地上涨,人员工资成本也增加了20%多,因此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控制成本则意味着增长利润。彭厂长说,今年以来,服装行业除了有人民币升值的困扰外,原料、人工、场租等运营成本的提升,更是“吃不消”。“去年40元一码的布料,今年已经升到60元一码。辅料也比去年的价格上升了20%左右。而厂租,去年的月租是27元/平方米,今年已经升到了30元/平方米,我们上下两层一共2200多平方米,一年的场租就增加了不少成本。”
“最勤劳的70后老了,干不动了;稍好一些的80后,不是回老家就是生孩子,也不干了;如今的90后,大多嫌服装制造太苦太累钱太少,也不想干。”彭厂长向记者大吐苦水,他说他现在厂子里一共只有50多名工人,用工缺口达到35%,同时去年招一个工人需1500元/月,现在必须得2000元,企业根本没有利润。“以丹雅的冬装为例,今年的制衣成本上升到40元一件,而去年是20元一件。但是,在一切都涨价的前提下,今年冬装的销售价格却碍于竞争对手的增加无法提价,与去年定价持平。”
低谷
“现在订单不多,生意不太好。我这个星期才上了3天班。”——钉扣工何姐
彭厂长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作为单纯的内销企业,除了深圳本地,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汕头、福建、广西等地。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对他们来说,没有过于集中的影响。但是,由于近两年大量外销企业转攻内销市场,却极大分薄了内销企业的利润空间。丹雅服饰属于中低端产品,夏装零售价几十元,冬装零售价为100元至200元。“虽然今年丹雅的夏装销售较去年上升了4%到5%,但是总体产品销售情况还在逐年下跌。”彭厂长说,现在就指望着即将上市的冬装,能为丹雅今年的收益打上一剂强心针。
在罗湖坳下村(以加工生产出口服装闻名,曾经聚集了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企业),记者在其街上随处可见“旺铺招租或转让”的街贴,也听不到从前轰隆作响的电动缝纫机开工的声音,数家供厂区工人玩乐的台球室也闭门停业或门可罗雀。杂货店收银员小张告诉记者,今年坳下村有很多小制衣厂熬不住了,最终倒闭,但“有离开的,也有几家新来的”,今年小店的生意都一般,“人少了,生意就难做了,这是肯定的”。记者随机询问了数名仍在开工的小型加工作坊工人。“现在订单不多,生意不太好。我这个星期才上了3天班。”工人何姐说,她在坳下村都做了差不多三四年钉扣工,从去年开始,收入就少了,今年更少,每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而何姐的话代表了该片区很多工人的心声。
而深圳某行业协会会长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协会的很多成员企业都普遍感到,订单越来越少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他表示,很多企业都不让员工在周六、周日加班,“这样员工是赚了,但我们却赔了。”会长对此也颇为无助。
收缩
“大多厂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宁愿选择不接单或者少接单的保守方式维持,深圳应该不会出现跑路潮。”
——丹雅服饰负责人彭厂长
记者此前了解到,在深圳制造业大区龙岗区,今年上半年以来,已有1/4上亿元的企业出现负增长。但即便如此,在龙岗区,仍然有不少人排队等厂房出租。“我们对此也感到吊诡”,龙岗区某官员说道。在记者采访的很多企业中,普遍认为,深圳的中小企业靠民间信贷或地下钱庄去融资的相对来说比较少,这跟温州企业有很大不同。他们表示,在深圳只要企业之间(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诚信不出问题,基本上就能保证良性运作,因此跑路潮不会出现。
匡玉琴说,自己公司的融资基本上不靠银行贷款,靠的是良好信誉。“这主要是得益于和上下游客户都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匡玉琴说,她的上游客户有银行贷款,也有房产等抵押物,资金方面情况较好,因此匡玉琴的企业可以不用在拿货后就需付款,而她的下游客户付款也及时,一般都能按合同规定在60天内及时回款,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流转比较畅通。
在罗湖高新园区,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服装企业资金不足时,就不接单。以丹雅为例,“丹雅采用现金交易,这几年的资金压力比以前大得多,资金链缺口大概在20%到30%,但还能顶得住。”当记者问及深圳服装企业会否上演“温州老板负债出走”,彭厂长坦言,像他们这样的深圳服装中小企业虽然处境艰难,但就他所知,通过高利贷方式维持生计的并不多,“大多厂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宁愿选择不接单或者少接单的保守方式维持。”因此,他与同行都认为,深圳应该不会出现“温州现象”。
彭厂长说,整个莲塘片区目前应该有几百家服装企业,但大多是“作坊”类的加工厂,只有20到30个工人,而且多为临时工。“我们同行之间经常交流,大家都认为,绝大多数小作坊工厂,将会在明年年初无法继续下去,中小型代工厂的倒闭潮又会在那时出现。”
“我们最担忧的是内销市场利润的进一步萎缩,还有就是有单却招不到工人做。”彭厂长说,他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资助,也没有获得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处境很艰难,真的希望政府可以听到他们的心声,在资金、招工方面出台政策,帮助他们度过这样一个更寒冷的冬天。
■链接
深圳民营企业近况
最新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深圳37万企业总数的99.7%,占深圳GDP67%以上,税收62%(含关税),出口额77%,占全市就业人口的85%以上,自有知识产权90%以上,占深圳自主品牌60%以上。
在9月份深圳召开的政协五届七次常委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深圳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正日益遭受“人才荒、资金荒、用电荒”等“三荒”的煎熬。自去年8月至今年7月,用于生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60%—70%;融资成本上升40%—50%;工资成本上升30%—40%,这些已让发展中的深圳中小企业不堪重负。他们还发现,深圳部分行业今年以来全行业经营利润为零甚至为负数。发展环境的恶化,使企业经营者越来越缺乏人身和财产安全感,大批中小企的老板都已经移民或者正在办理移民,比例高达6%—7%。
策划/吕冰冰 李晓敏 统筹/李晓敏 潘玉蓉 撰文/凤飞伟 潘玉蓉 苏妮 张西陆 丁侃 李晓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