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广东 >
广州采购中心称每月接待一次来访专家--总结经验
南都讯 记者孙莹 实习生刘欣雅 编制只有20人的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一年如何花掉37万元“三公”经费?该中心回应之前的媒体质疑,表示20人只是1999年的编制人数,2010年实际在岗人数为42人;而这37万元中有一半(18.65万元)是公务接待费,这些接待费中2/3是用于接待评标专家。
昨日,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林志斌主动约见记者,回应之前的媒体质疑,对采购中心“三公”经费开支逐一进行解释。
2010年实际在岗42人
“采购中心成立于1999年,当时编制为20人,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务需要。”林志斌首先回应“人均‘三公’经费1 .85万元”的疑问。他表示,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2000年正式开始运作以来,10年时间里政府采购总金额从原来的1 .93亿增长到2010年的37 .3亿,扩大了近20倍。但中心人员编制一直维持在十年前的20人标准,“原有编制无法支撑迅猛增长的业务量”。因此,采购中心以1:1的比例还外聘了约20名合同工,2010年中心在岗人数为42名。
这些合同工主要从事哪些岗位?中心办公室主任郭建华介绍到,既有保洁、安保人员,也有一些经过考试招进的大学生。在采购中心接待处的工作人员一览表上南都记者看到,加上各部门主任、部长在内一共列有30名办公室职员。郭建华称,其中应有10名是合同工。“他们干的活与在编员工基本一样。”林志斌说,同时他也表示,采购中心正在申请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因此,林志斌认为,2010年采购中心人均“三公”经费开支应除以实际在岗人数,也就是42人,这样算下来,中心人均“三公”经费不到一万元。此外,林志斌称,不应该仅看中心花了多少钱,还应考虑采购中心通过规范化的招投标为政府节约了资金,“2010年采购中心为政府预算节约2.62个亿”,人均节约差不多623万元。
每月约接待一次同行专家参观访问
占“三公”开支一半、高达18.65万元的公务接待费是怎么花的呢?林志斌告诉记者,2/3接待费花在评标评委的接待费用上(约12.43万元)。采购中心每个公开竞争的评标项目通常需要6名专家,1名采购方代表,还有采购方纪检监察部门的监标员1-2人。“一场评标会经常从上午9点半开始,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评委和监标员的午饭就由采购中心解决。碰到较为复杂的项目,可能持续到晚上,那就要包晚餐;如果一直到晚上11、12点,还要宵夜,”按照人均一餐20元,每个项目8个人左右,一年600个项目,你自己算算就知道要多少。“林志斌说。南都记者算了一下,根据林志斌提供的数据,按每场评标会包一餐计算,一年评标会接待会至少9.6万元。
除评委餐费外,广州市采购中心还需要接待全国各地采购中心的同行、专家的参观访问,频率大概是“每月1次”。
林志斌说,2010年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总金额达37.3亿元,同年37.07万元“三公”经费与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