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吉林 >
拯救黑熊作家称长白山近3年至少17头熊被盗猎--总结经验
与以往一样,在长白山广袤的老林中行走时,胡冬林总会带上一包好烟和两罐啤酒。这样更容易和上山偷打松子或狩猎的山民们交流,获得他想要的动物故事,为自己的散文创作积累素材。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从山民那里听来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去年开始,偷打松子的山民发现了数头被人为毒死的黑熊和棕熊,其中包括幼熊。这些熊被砍掌取胆,尸骨肢解……
于是,这个年逾56岁的野生动物作家,开始了一场救熊行动。记者 陈伟斌
意外“收获”
从南到北,每隔六七米,便躺着一具残缺不全、散发恶臭的熊尸骸。大熊旁边尚有成摊的尸液,蛆虫成堆,臭气熏天。
今年6月初的一天,胡冬林一如既往的随身带着好烟和啤酒,进入长白山北坡的茂密深林,寻找一些与动物有关的人和故事。这些年来,他一直住在这个保护区,同时也是著名旅游景点山下的二道白河镇生活、创作。
入山不久,与一名偷打松子山民的不期而遇,为他此次拯救黑熊的行动埋下伏笔,“去年这里松子大丰收,至今都还是漫山松子,所以经常有附近的老百姓上山偷打松子。”
与山民们同样关注着这些松子的,还有生活于此的熊。
些许交谈后,打松子的山民放松了警惕,攀谈中无不透露着作为一个山民,在面对一个城里人时的无限优越感。“我就让他给我讲讲熊的故事,他说还讲啥熊的故事呐,今年就被毒死4头,去年2头。”一听这话,胡冬林震惊了,山民们一生都在山林中生活,他们比野生动物专家更了解动物的数量和习性。
那名山民告诉胡冬林,他是在今年五月下旬,在山里看到4头被毒死的熊,且已被盗猎者取胆砍掌,当时尸体还未腐烂,伤口处血丝淋漓。
“据我多年的走访和实地勘察,长白山北坡仅存黑熊30头左右,棕熊是黑熊的十分之一。”胡冬林随即请求这名山民带他去毒杀现场,但对方毫不犹豫的回绝了,“因为他怕惹麻烦,姓名电话啥都没给我留。”幸运的是,这位山民将大致方位告诉了他。
下山后,胡冬林找到了几个常年在山上跑生活的朋友,帮忙制定进山找寻被毒杀黑熊的路线。“最终我选择从保护区正门买票进入风景区,走那条路能更快找到现场。”
于是,在其中一个朋友的指点下,胡冬林冒充游客前后共5次进入原始森林核心区,每次都步行至少40公里,终于在6月12日,长白山北坡旅游景区的密林深处,找到了毒杀黑熊的现场。
“没人敢带我去,一是怕有麻烦,二是这些人都偷打松子,‘底潮’(当地禁止偷打松子)。”整个拍摄过程对胡冬林来说并不轻松,现场从南到北,每隔六七米,便躺着一具残缺不全、散发恶臭的熊尸骸。大熊旁边尚有成摊的尸液,蛆虫成堆,臭气熏天。
最让胡冬林心疼的情景之一是现场一头母熊和一头小熊中毒后痛苦的挣扎,将附近地表翻刨了60余平方米,树桩和树根上尽是母熊抓挠啃咬的痕迹。
“一旦发现,拍的东西就可能会全部弄丢,他们毕竟对此负有直接责任。”他的另一个担忧是被林区工作人员发现,因此,在找到4具黑熊尸体当天,他只拍了照片没录像,“拍了就赶紧走。”
“从现场看,盗猎者深谙黑熊的生活习性。”曾跟踪观察一对母子熊的胡冬林非常了解这一带熊的特性,据他说,这一带是熊的重要栖息地,它们一般有6个月的冬眠时间,期间不进食,只靠消耗体内积存的脂肪维持生命,直到来年4月下旬冬眠结束,体重下降一半的熊饥肠辘辘,四处寻食。而松子,正是它们的首选,“去年松子大丰收,盗猎者正好选在这个时机,将塞有‘三步倒’(氰酸钾铝)的松子混入松塔堆,饥不择食的黑熊极易上当,吃了就死。”
那天,下了山的胡冬林一口饭也吃不下,出门走到大街上,在黑夜中眺望熊惨死现场的西南方向,泪流满面……
进山取证
毒杀黑熊事件曝光后,当地相关部门对胡冬林的态度也改观了不少,甚至要请他当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长白山环保大使。胡冬林一口否决。
“我估计这案子很快就破了,因为这次力度是真大了。”相较于刚发现熊尸体时的愤怒,胡冬林现在已经宽心多了,正是因为他在网络上发布被杀黑熊现场的震撼照片,才引起了人们对于长白山被毒杀黑熊的全面关注。
胡冬林是新满洲正白旗人,传说他们的始祖神便是熊。因此,熊,对他而言有着更深厚的感情。
二十年来,胡冬林一直都在关注长白山的熊,在二道白河镇的这些年,他听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猎杀熊的故事。仅是他自己掌握的信息,长白山在近3年时间里,光北坡就已经被盗猎了17头熊。
在此后寻找现场过程中,胡冬林听说去年有两头熊被毒死,骸骨仍在山上。另外,今年五月底,又有一头300斤重的大黑熊被钢丝套勒死,尸体已经臭了,“我仍在继续寻找这三头熊的尸骸。”
“山里的人,只要能逮到,啥都逮,然后换成钱,他们不会想别的。”这便是胡冬林这6年里,在二道白河镇得出的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他也多少摸清了镇上一些人的偷猎行为。据他讲,当地野生动物贩卖问题严重,他就偷拍到过一些非法交易的熊掌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照片。去年在二道白河地下黑市上,1市斤熊掌卖到1200元,熊胆每克150元,杀死一头黑熊,至少获利两万元以上,“如此巨大的利益,会驱使盗猎者继续铤而走险。”
“可我不想变成另一个周老虎。”胡冬林在那天下山后后悔没能拍下视频,于是,当天晚上他就决心再上山。“一连好几天大雨,好容易等晴了,赶紧上山,拍到了视频。”他担心的是毒杀熊的现场被人为破坏,毕竟自己能找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也能找到。
证据齐了,接下来是他不顾一切的反击。但光依靠自己,对于保护黑熊是几乎无济于事的,这一点,胡冬林了然于心。于是,他决心先将所有自己拍摄到的照片放到网上去。
6月24日,他将毒杀黑熊的照片以及现场描述全数发布至自己的博客和微博,随即引来各方关注,特别是媒体的介入,让当地相关部门甚有压力,方才“进山深入调查”。但由于频繁出现在媒体上,胡冬林的人身安全也遭到影响,“我把事闹这么大,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只是为了保护熊,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次日,毒杀黑熊的现场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后,吉林省责成相关部门立刻就此事进行全面调查,长白山公安局局长王岩还致电胡冬林,对他的检举行为表示赞赏和支持。
“已经抓获了几个嫌疑人了,其实凶手也就那么几个人。”警方和长白山管委会也分两批对毒杀现场和镇上进行了地毯式搜查,并将收集起来的残骸送往中国科学院进行DNA鉴定,可即便如此,胡冬林依旧对当地警方和管委会的行动并不算满意,“他们是警察和管委会,却命令我给他们画路线。”
其实当地政府的一些相关部门对胡冬林很熟悉,即便胡冬林从不愿与管委会来往。“因为之前我曾向媒体举报过管委会的一些作为。”在他看来,在长白山黑熊遭毒杀事件被曝光前,那些相关部门对他并不客气。
如今,随着长白山黑熊遭毒杀事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当地相关部门对他的态度也改观了不少,“他们甚至要请我当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长白山环保大使。”但这些胡冬林一个都没接受,以后也不会,在他看来,那等于是在扇自己耳光,“充分拒绝,要不然我也得被挨骂。”
破釜沉舟式拯救
整个长白山北坡上也就30来头熊。胡冬林说,这里是中国寒温带森林野生熊最后一块栖息地。
“这么屠杀下去,野生黑熊的命运危在旦夕。”
但实际上,这已不是胡冬林第一次救熊了。
为了创作,胡冬林一直在观察一头母熊。去年11月26日,原本早该在朝鲜境内冬眠的母熊,出现在了长白山北坡。这一异常的举动,让胡冬林有些意外。经过观察,他确定这头母熊已有身孕,未冬眠正是因为储存的脂肪还不够,所以来此觅食。
可让胡冬林没有想到的是,发现这头母熊的,并不止他一个人。
“我下山就听说有人要去捕这头熊。”通过当地一些已经歇手的老猎人,胡冬林以拍照为名,顺利的被介绍给了那即将上山猎熊的一老一少。
次日,三个人上山不久,老猎人就发现了那头母熊的踪迹,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跟上了熊的行进路线。“其实熊也很聪明,知道一边走一边得抹掉一些脚印,哪儿林子密往哪儿钻。”胡冬林回忆说,但不管熊怎么走,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追上的命运。
当时,那头已经怀孕的母熊爬上了一棵巨大的枯杨树,进了距离地面七八米样子的树洞。“确定熊在里面后,一老一少就准备‘堵杖’。”胡冬林解释说,“堵杖”就是古老时,猎人们用木头将熊洞堵住,再敲树洞将熊惊醒,这样一来,熊会拼命想钻出树洞逃命,但又出不来,“猎人们就用红缨枪刺熊的心脏。”
可“堵杖”还只是古老的猎熊办法,胡冬林告诉记者,如今,当地的盗猎分子常年采取毒药下毒、布设饵雷、设置土炮等残暴之至的方式,围剿长白山的野生熊。特别是裹上牛油或虾酱饵雷,爆炸将产生五百公斤以上的威力,将熊头前部整个炸碎。
“老头就小声告诉我:老胡,你别声张,这笔财,就是咱仨的。”正当那一老一少两名山民准备“堵杖”,胡冬林强烈反对的同时一把抢过了那老头的红缨枪,准备将之折断,但那名年轻人已经用自己手中的红缨枪顶到了胡冬林的腿上,“这就是在警告我别坏了他们的好事,因为那年轻人,还欠着老头3000块钱,若是杀了这头熊卖,不仅钱还上了,还能赚。”
不过那时的胡冬林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丝毫没有再多考虑别的。倒是那一老一少发现胡冬林不肯帮忙,就决定先下山,第二天再找人一起来猎熊,“两个人是绝对弄不了这个熊的,他们都明白。”
下山前,当这一老一少为第二天堵杖四处搜寻木头时,胡冬林撕下两页纸,想办法将纸张点着,悄悄塞进了熊洞下方一个直通熊洞的小树洞里。“塞进去后就和他们俩赶紧离开,但正是这点烟,给那头熊报了信。”
第二天凌晨4点,在胡冬林的说服下,那一老一少叫醒了他,允许他再次跟随去拍被猎捕的熊的照片,“那天也是走运,下雪了,熊也因为我之前的报信跑了,雪把熊的踪迹都覆盖了,免了一场悲剧。”
“整个北坡上也就30来头熊。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中国寒温带森林野生熊最后一块栖息地。这么屠杀下去,野生黑熊的命运危在旦夕。”胡冬林决心再在这里生活十年,用他的话说,这里拯救了他的生活,也拯救了他的创作,“所以我也要拯救这里的熊,以及所有的一切。”
破釜沉舟式的拯救,现在已是胡冬林唯一的选择。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微博推荐(编辑:S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