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一战欧洲战场上的中国劳工:干比士兵还危险的活--中国年鉴网(2)
欧洲人的期待是有理由的。因为,英法两国对华工[HuaGong]的选拔非常严格,凡患有眼病、肺结核、性病及牙病者均被拒绝。招募的华工[HuaGong]以山东人、湖北人为主,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来自辽宁、吉林、江苏、湖南、安徽,甚至甘肃。被招募的华工[HuaGong]绝大部分来自中国[ZhongGuo]北方,这是因为欧洲人认为:“中国[ZhongGuo]北方人很灵活、聪明、耐心与细心,机智、敏捷又耐劳。”选拔后的华工[HuaGong]被集中在威海卫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等待乘船离开中国[ZhongGuo]前往欧洲。
从离开中国[ZhongGuo]那一刻起,华工[HuaGong]们就面对着生死未卜的命运,死亡的危险如影随行。1917年2月24日,德国潜艇在地中海海域击中运送华工[HuaGong]的邮轮,船上543名华工[HuaGong]全部葬身大海。
战场上的“工蚁”
当毕粹德和朱桂生与其他的华工[HuaGong]到达法国[FaGuo]马赛港的那一刻,他们[TaMen]在海上漂浮了三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但这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他们[TaMen]甚至来不及舒展因为长途劳顿而疲惫不堪的身体就立刻被送到了前线,在傲慢的欧洲白人眼里,他们[TaMen]只是一群健壮的廉价“工蚁”而已。
先后到达欧洲的14万多华工[HuaGong],其中有9.6万被分配给英军,3.7万人由法国[FaGuo]支配,另外还有1万余人则在美国赴欧远征军中服役。编号“97237”的“工蚁”毕粹德被送到欧洲西线战场,负责挖掘壕沟、打扫战场等工作,隶属英国军队管理;而编号“27746”的“工蚁”朱桂生却被送到拉罗谢尔附近从事战地服务,他最初在面粉厂工作,后来被安排运送粮食弹药。
按照最初约定,华工[HuaGong]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HuaGong]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HuaGong]多被安排到军工企业,受雇于法国[FaGuo]的华工[HuaGong]由法国[FaGuo]军事当局负责。通过分包系统,对劳工有需求的企业开始使用这些人。因此,从布雷斯特到马赛,从里昂到敦刻尔克,不管是在国有兵工厂中还是在冶金、化工、建筑行业的私营企业中,都有华工[HuaGong]的身影。
华工[HuaGong]有的受雇于重工业企业,例如施奈德公司,有的受雇于汽车公司,例如雷诺公司,还有的被推荐至港口管理部门。而英招华工[HuaGong]则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另一些则替代了被派往法国[FaGuo]的英国码头工人和运输工人,这样就使得英国工人能够回到英国从事他们[TaMen]的职业。但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华工[HuaGong]从事的都是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
在1917年8月中国[ZhongGuo]向德国宣战以后,法方监管下的中国[ZhongGuo]劳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TaMen]埋入军人公墓。许多华工[HuaGong]在掘埋尸体或者抬运伤兵的时候,精神遭受刺激,被关进了专门的疯人院。有的华工[HuaGong]还向前线运送弹药,另一些人就留在了法国[FaGuo]兵和英国兵的战壕中修缮掩体,维护机枪阵地。在1917年法国[FaGuo]皮卡第的一场战斗中,英军士兵全部负伤,修缮战壕的华工[HuaGong]们就拿着手中的工具冲入阵地与德军搏斗,当援军赶到时,大部分华工[HuaGong]已经战死。而根据英国首相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在回忆录中所作的记述,在加莱(Calais)和敦克尔克(Dunkerque)工作的中国[ZhongGuo]劳工还遭受了空袭,在加莱的一次空袭中有8名中国[ZhongGuo]劳工遇难。
在欧洲战场上,华工[HuaGong]们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英国记者韦克菲尔德说:“每一位华工[HuaGong]都是顶呱呱的多面手,能忍难忍之苦,工作风雨无阻、冷热不惧…… 善于学习,对英国远征军的各种工作需求,都能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