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上海观念”激活青海果洛——最重要的援青结果--年度总结
7月,青海果洛高原,溪流潺潺,格桑花开,开始一年中的最好时节。
从西宁到果洛,山路迂回,两侧是裸露着的褐色山脊,苍茫的高原草甸稀疏地点缀着些许绿色,极目远望,不见一棵树,也不可能有一棵树。这是平均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高寒与缺氧将许多生命排斥在外。
自2010年起,上海[ShangHai]对口支援果洛,却是想让这片树木难以生长的土地长出更多的希望。
牧民[MuMin]家门口上班,黄河源县城的路“近”了——小而实的项目[XiangMu]圆了几代牧民[MuMin]的梦
达日县牧业示范区就是这样一颗希望的种子。
达日县有600多贫困户,吉迈镇扶贫联社集中了其十分之一。这些贫困户都是无畜户、少畜户,去年人均收入仅1405元,主要靠壮劳力在外打零工或上山挖虫草。
今年6月底,上海[ShangHai]援建的达日牧业示范区食品厂正式投产,吉迈镇扶贫联社15名年轻人成为这里[ZheLi]第一批工人。
“以后我们[WoMen]就在家门口上班了。”吉迈镇扶贫联社社长、70岁的藏族老人夏亚对记者说。夏亚一家10口人,除了国家生态[ShengTai]移民[YiMin]补贴外,全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养家,今年3月,夏亚的儿子被送往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培训,成了食品厂的工人。
“食品厂投产后,工人一个月最低能拿到1500元,一年生产期六至七个月,可有1万元收入。”吉迈镇党委书记赵德胜说。
相较于国家数千万元的援助项目[XiangMu],达日县牧业示范区投资并不大,总投资400多万元,上海[ShangHai]投入帮扶资金330万元。“但它承载的功能却不小。”达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ShangHai]援青干部[GanBu]张士伟说,“它是技工培训基地,也是产业培训基地,我们[WoMen]希望,未来这里[ZheLi]能出一批致富带头人。”
两年多来,上海[ShangHai]援助青海1.75亿元,项目[XiangMu]涉及教育、卫生、生态[ShengTai]保护等方方面面,有耗资千万元的大项目[XiangMu],更多的是投入数百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小工程。
这是上海[ShangHai]根据果洛州州情特别制定的援助规划。
果洛藏族自治州经济基础薄弱。2011年,农牧民[MuMin]人均纯收入仅2963元,建设成本却极高,一块砖在西宁0.45元,到果洛要卖1.5元。在上海[ShangHai]援青之前,全州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因地制宜,由小及大,小而实、短平快的项目[XiangMu]贴近农牧民[MuMin]需求,符合果洛实际。
“我们[WoMen]的一些项目[XiangMu],国家政策、资金暂时辐射不到,地方财政暂时无力解决,老百姓又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外援。”玛多县县委书记葛庆敏说,“你看,我们[WoMen]的县乡通公交,多少代牧民[MuMin]不敢想的事,今天实现了。”
玛多县地处果洛州海拔最高的黄河源头,是全国最高的县城之一,全县共4个乡,最远的黄河乡塘格玛牧民[MuMin]集中点距县城140多公里,牧民[MuMin]进趟城,一个来回要300多元。上海[ShangHai]援助的公交“乡乡通”工程完工后,牧民[MuMin]进趟城只要100元,时间也节省一半。“这样的项目[XiangMu],时间越久,它的效用越能显现。”葛庆敏说。
减畜、禁牧、还草,生态[ShengTai]移民[YiMin]怎样才能富起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能动力在人
大美青海,最美玛多。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透彻清亮,宛如高原一双美目。源流而上,水清天阔,牛羊满坡,一望无际的藏乡草原纯净、壮美。
上世纪80年代初,富产金矿、畜牧业迅速发展的玛多曾是全国首富县,然而,过度开采和放牧,使得草原生态[ShengTai]恶化,再也无力承载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30年后的今天,玛多已经沦为国家级贫困县。
为了保护生态[ShengTai],也为了可持续发展,2003年以来,玛多和果洛州所属其他5个县全部实施了生态[ShengTai]保护移民[YiMin]工程,减畜、禁牧,退牧还草。
移民[YiMin]牧户生活如何持续?仅仅靠国家的生态[ShengTai]补偿显然不够。玛多县玛查理村村民沙之合原有130多头牛,靠卖酥油、牦牛犊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到县城定居后,主要依靠国家补贴,间或外出做养路工,补贴家用。
“生态[ShengTai]补偿只能满足温饱,要想让农牧民[MuMin]们富起来,还是要靠产业。”玛多县玛查理镇党委书记格拉说。
新产业也需立足环保,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ShengTai]移民[YiMin]配套项目[XiangMu],成为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援青干部[GanBu]陈椰明的重要工作。有一阵子,陈椰明总是去玛查理镇三岔路口的一家小饭馆吃饭,一来二去,老板道出自己的生意经:这里[ZheLi]是西宁到玉树高速公路必经之地,也是一个给养点,客流多时,一年可赚50万元。“咱们在这里[ZheLi]建一个集藏式餐饮、蔬菜大棚、牲畜暖棚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怎么样?”今年6月,上海[ShangHai]援建的玛多县生态[ShengTai]移民[YiMin]配套项目[XiangMu]正式开工,“这一个项目[XiangMu]可解决五六十个人的就业。”陈椰明说。
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能动力在人。“生态[ShengTai]移民[YiMin]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牧民[MuMin]们缺乏劳动技能。”甘德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ShangHai]援青干部[GanBu]祝华说,去年,祝华特别争取了10万元经费,为县里150多名年轻人组织岗前培训。
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职业技能培训,上海[ShangHai]在玛沁县拉加镇建立起职业培训学校,“年轻人在这里[ZheLi]培训计算机应用、宾馆服务,以及烹饪、缝纫等实用技能,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玛沁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ShangHai]援青干部[GanBu]李方明说。
上海[ShangHai]市专门安排了对口支援生态[ShengTai]移民[YiMin]再就业项目[XiangMu]资金130万元,奖励参加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果洛州州委常委、副州长、上海[ShangHai]援青干部[GanBu]领队朱礼福希望这个钱不够花,“如果说130万元用不掉,这就让人担心了。”
“上海[ShangHai]之行让我们[WoMen]深受刺激”——观念转变是最重要的援青结果
6月11日下午,玛沁县大武镇的果洛州制氧站内,工人们正准备给客户运送氧气瓶,今年5月建成、总投资600万元的援建项目[XiangMu]果洛州制氧站,是上海[ShangHai]援青项目[XiangMu]中第一个竣工的项目[XiangMu]。
“以前,从西宁进一瓶氧气要100元,现在成本只要20元,不仅满足咱医院用,还能外销。”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久道说。
此前,久道还有些担心,氧气站建成了,运行成本哪里来?他提出增加5—7个人的事业编制工资以及运行维护费。朱礼福给他算了笔账:以4个月旅游旺季每天制氧50%的量计算,每天100瓶,大中小平均每瓶30元,提供给下属医院、市(牧)民和游客,一年营业额能达到80万元。这个账一算,久道院长乐了,不再提增加经费了。
“上海[ShangHai]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我们[WoMen]期待对口支援能促使果洛地区干部[GanBu]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帮助我们[WoMen]培养出更多开拓创新型人才。”果洛州州委书记林亚松说。
在果洛高原大山深处的县、乡,改变也在悄悄发生。
今年5月带队去上海[ShangHai]考察学习的葛庆敏坦言上海[ShangHai]之行深受刺激,“一到上海[ShangHai],磁悬浮就让我们[WoMen]感受到了上海[ShangHai]速度。”此后几天,葛庆敏和他的团队被“现代商务”、“上海[ShangHai]智造”、“社区服务”、“金融中心”、“创新转型”等概念包围,“这是真正的开拓思路之旅,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的不仅葛庆敏,甘德县青珍乡寄宿制学校副校长红梅,将在上海[ShangHai]师范大学学到的学校安全管理一套程序用到了自己的学校;甘德县监察局局长金钟,把在上海[ShangHai]学到的政府项目[XiangMu]招投标做法带回高原,很快就运用到廉租房项目[XiangMu]上。
在果洛2年多,班玛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ShangHai]援青干部[GanBu]谭伟最大的感受是,“这里[ZheLi]干部[GanBu]的观念、思路都在一步步和我们[WoMen]接轨。”
据上海[ShangHai]对外交流合作办统计,自2010年以来,果洛州共派出累计30个班次743人次赴上海[ShangHai]参加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涉及教育、卫生、工程项目[XiangMu]管理、乡镇党政干部[GanBu]、城乡规划管理等,为“造血”援青储备了一批实用人才。他们,将是改变雪域果洛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