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炼就慧眼迎神舟 我航天返回搜救技术迈入新阶段--总结经验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张云)神舟九号飞船[FeiChuan]成功降落内蒙古四子王旗后,搜救[SouJiu]分队精准发现目标、迅速抵达落点,创下飞船[FeiChuan]回收搜救[SouJiu]的新纪录。这一纪录的背后,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着陆场系统搜救[SouJiu]设备研制[YanZhi]课题组炼就的“慧眼”功劳。
(一)
飞船[FeiChuan]着陆后,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目标并实施救援,对航天员和飞船[FeiChuan]的安全至关重要。
1997年,专门从事电波特性研究的第22研究所承担起了自主研发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短波定向[DingXiang]仪和短波通信设备”的任务。
短波定向[DingXiang]仪和短波通信设备肩负着陆场区与航天员实施短波双向通话和快速寻找返回舱、引导车队救援航天员的重任,是着陆场系统搜救[SouJiu]飞船[FeiChuan]时锁定目标的“眼睛”。
任务艰巨,包括设计、器材采购、加工、调试、试验等诸多环节均要在13个月内完成。此后一年多,这个所的技术[JiShu]人员几乎每天加班加点,全部放弃了节假日。定向[DingXiang]仪总设计师戴鹿村经常每天只睡3到4个小时,即便是在病床上,图纸也仍放在枕边。
为做出性能优良的设备,技术[JiShu]负责人苗建苏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最终掌握了先进的DSP技术[JiShu],完成了预定程序设计,为我国第一台定向[DingXiang]仪的研制[YanZhi]奠定了技术[JiShu]基础。
在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后,22所按时拿出样机并通过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设备指标达到或超过技术[JiShu]任务书的要求,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中国人从此有了自己陆上搜救[SouJiu]的“眼睛”,在神舟飞船[FeiChuan]回收搜救[SouJiu]中屡建奇功。
(二)
海上回收是确保飞船[FeiChuan]安全返回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飞船[FeiChuan]搜索回收的难度比陆上更大。
2001年3月,22所承担起船载电子定向[DingXiang]仪的攻关任务。
对于能否实现较远距离的准确定向[DingXiang]定位这一问题,专家之间存在分歧,有的甚至认为海上电子定向[DingXiang]仪作用距离不超过5公里。
2002年5月,一场低海况综合试验展开。17日12时34分,装备了22所新研制[YanZhi]船载电子定向[DingXiang]仪的“南救506号”向大海深处驶去。
1公里、2公里……5公里到了,定向[DingXiang]仪信号稳定,死死盯住目标不放,守候在定向[DingXiang]仪周围的人们松了一口气。
行至50公里后,定向[DingXiang]仪依然工作稳定,指挥长仍决定继续前行,并增加了重复开机、增加干扰等试验。
仔细观察了各数据的显示情况后,技术[JiShu]人员作出结论:这项试验中定向[DingXiang]仪的最大作用距离为142.6公里。
船载电子定向[DingXiang]仪从神舟二号开始装备使用,在历次海上演练和模拟搜救[SouJiu]中均出色完成任务。
(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我国采用的是“地面为主,空中为辅”的搜救[SouJiu]模式,但空中直升机的机载定向[DingXiang]仪在技术[JiShu]和功能上并不完善。
为进一步提高搜救[SouJiu]效率,2008年1月,22所开始研制[YanZhi]国产机载定向[DingXiang]仪,以实现“空中搜救[SouJiu]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回收搜救[SouJiu]方案。
受气象、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返回舱着陆的姿态往往会发生倾斜或倾倒。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定向[DingXiang]仪收到的信号就会发生极化变异,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则可能信号偏弱甚至无法收到信号,从而给搜索搜救[SouJiu]带来困难。
尽管对困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研制[YanZhi]过程中遇到的技术[JiShu]难题还是大大超出了技术[JiShu]人员的预想,他们不得不选择多个技术[JiShu]方案逐个进行试验。
机载超短波定向[DingXiang]仪的总设计师李旭记得,那是他科研生涯中最难熬的一个阶段。
为了突破机载定向[DingXiang]仪的关键技术[JiShu],李旭带领项目组共同战斗在条件艰苦的野外,即便是回到办公室,他也很少回家休息。实在累了,就在沙发上和衣而卧。
努力和汗水终于得到回报。经过一年多艰苦攻关,机载超短波定向[DingXiang]仪的研制[YanZhi]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2所研发出比进口定向[DingXiang]仪功能更为齐全、技术[JiShu]更为先进的机载定向[DingXiang]仪,可以确保飞船[FeiChuan]返回舱落地后在不同姿态下都能被准确定位。
中国航天返回搜救[SouJiu]技术[JiShu]迈入一个崭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