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古代高尔夫——捶丸--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元代捶丸图壁画(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壁画)
捶丸,顾名思义,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我国古代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它的出现[ChuXian]与盛行和唐代的球类活动[HuoDong]有密切关系。唐代除了足踢的蹴鞠、骑马杖击的马球外,还出现[ChuXian]了一种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叫做“步打球[DaQiu]”。步打球[DaQiu]是一种不骑马,徒步持杖打球[DaQiu]的球类活动[HuoDong]。这种步打球[DaQiu]至宋代遂演化出了另又一种新型的球类运动,这就是捶丸。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出现[ChuXian]了一部署名宁志斋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根据[GenJu]《丸经·集序》中“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述,可知捶丸形成期的下限至晚在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捶丸,历史上曾大盛于宋、金、元三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这在元人散曲、杂剧中多有提及。元人无名氏《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杂剧第二折(上小楼)曲中,王焕自夸什么游戏都会,“折莫是捶丸、气球、围棋、双陆、顶针续麻、拆白道字……”。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还有一幅保存完整的元代捶丸图。图中,于云气和树石之间的平地上,二男子着朱色长袍,右手各握一短柄球杖。左一人正面俯身作击球[JiQiu]姿势,右一人侧蹲注视前方地上的球穴,稍远处有二侍从各持一棒,棒端为圆球体,居中者伸手向左侧击球[JiQiu]人指点球穴位置。它是元代民间捶丸活动[HuoDong]的真实反映。
根据[GenJu]《丸经》的记述,捶丸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场上设球穴,以杖击球[JiQiu]。
捶丸的场地,多设在野外,并人为[RenWei]地设置一些障碍物。场上的穴边插有小旗,捶丸时,以球入穴为胜,胜则得筹。
进行捶丸时,场地还画定击球[JiQiu]点,也就是“基”。基的大小,长宽不满一尺,选择正对球穴的地方画。球基和球穴的距离,远的可以相隔50~60步,最远的不得超过100步,近的要宽于一丈。
捶丸所用杖,俗称“棒”,有着不同[BuTong]的类形。如“撺棒”、“杓棒”、“朴棒”、“单手”、“鹰嘴”等多种,供人在不同[BuTong]条件下选用,打出不同[BuTong]的球。它又依棒数多寡分为全副、中副、小副3种。全副包括10根棒,中副为8根,小副则在8根以下。
球,又叫“丸”,用瘿木制成。瘿木即赘木。又叫树瘤子。这种木头生长不规则,树纤维绞结紧密,十分坚牢,久击而不坏。
比赛[BiSai]时,既可分组,曰“班”,曰“朋”;亦可不分组,各自为战。以参加人数多寡,又分为大会、中会、小会、一朋、单对等。10人、9人为[RenWei]大会,8人、7人为[RenWei]中会,6人、5人为[RenWei]小会,4人、3人为[RenWei]一朋,2人为[RenWei]单对。
比赛[BiSai]前各到“关牌”处领筹。筹又叫牌,每人5筹。捶丸时,每人三棒,三棒均将球击入窝中才能赢一筹,所赢筹由输家给。根据[GenJu]筹之多少,可分为大筹(20)、中筹(15),小筹(10)。比赛[BiSai]以先得以上各数者为胜。
此外,还有一系列惩罚条例:不许换球,不准重捶,犯者本人及同组皆输。不许为他人指示地形,犯者输。替他人击者输双筹。打在窝中用棒拨丸而击者输。如先有人在第二棒时将丸打在窝边,若后来人故意捶丸撞该球者也为输。凡此种种,输方出筹,赠与对方。最后,以得筹多少分胜负。
捶丸清代趋向衰落。但在历史的发展中,它曾随着文化的交流传至欧洲。从技术上讲,捶丸和高尔夫球运动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高尔夫球这项吸引了成千上万爱好者的现代西方体育活动[HuoDong],与在古代中国文明大地上盛行了千余年的捶丸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