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梦回新潭湾--中国年鉴
新潭湾,万宁市东澳镇新潭村的一个[YiGe]地理符号。从出生在这里到开始记事起,我就知道新潭湾因新潭村而得名,新潭村因新潭湾而沾光。事实上,新潭湾和新潭村就像一张名片上的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清末学人张怀山到此曾留下绝句一首:前田后海有一湾,东坵西岭叫新潭。子民有幸踞福壤,耕海牧渔又农桑。
蔡岳森先生的家庭[JiaTing]私塾,在万宁地区颇负盛名,求学[QiuXue]者几乎踏破门槛。他以国学启蒙和诗文教化为主旨,培养出一批能诗善文工赋的童生,有的[YouDe]八岁就能握管写楷书,有的[YouDe]十岁就能吟诗作对露锋芒,有的[YouDe]解放后登上教坛成为“人师”。每每回忆蔡老先生家庭[JiaTing]私塾,后人的评价总是同出一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延续了新潭村的读书[DuShu]风气。
在我的长辈中,新潭村的读书[DuShu]人非常特别。如,“一门二儒”的刘文汉、刘运锦父子[FuZi]被称为“嗜书症”,其读书[DuShu]境界达到[DaDao]静如处子,其考究意识达到[DaDao]条分缕析。父子[FuZi]两代共立一个[YiGe]座右铭:做事有心,做人有情,作文有思。这“三有”造就了他们父子[FuZi]俩的知识面很广博,家学渊源很深厚,直至读书[DuShu]做到字字问出处、句句辨衍生、典从何来而锱铢必较。再如,“读书[DuShu]狂人”卓冠亚,其求学[QiuXue]求知达到[DaDao]痴迷并留下一串佳话。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煤油灯油尽了用蜡烛,蜡烛尽了用手电筒,近乎“凿壁偷光”之勤勉。他自立“南庐”书斋,从小就给自己也给后辈灌输这样的读书[DuShu]和做人之励志哲理——人的成功有两点:第一是开始,第二是坚持。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卓焕标发奋勤读,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另一位族亲侄儿卓鸿俊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更令人动容和钦敬的是,在他被病魔折磨弥留人世的最后几个月,还坚持读完《容斋随笔》、《随园诗话》等国学经典,并有感而发口占一首让我记录下来:随笔不随意,随园总关情。容斋是书剑,诗话启后人。他还遗嘱家族初中以上子弟都拿来读一读,品一品。
“新潭无落寞,读书[DuShu]有遗风。”我陡然想起当年蔡岳森先生执教家庭[JiaTing]私塾时撰写的这副对联,现已不知不觉成为新潭村的“村训”。这一“村训”又折射出一种“新潭现象”,颇受外界称赏。一直以来,在新潭村已形成一种风气:初中以上子女都争着送往外地读书[DuShu],让其离开父母温床去求学[QiuXue]求知。在这里还有一种“时尚”:谁家发达富有村民们并不在乎,但谁家出了个顶尖读书[DuShu]人却十分羡慕并予以高看;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盘缠不够,学费不足,村民们你捐我助一定凑齐使其心定。新潭村有近百人在外地工作、创业,自发成立一个[YiGe]捐资助学“联谊会”,每年对困难家庭[JiaTing]子女高考升学发放助学金已成“靠山”。难怪就这么一个[YiGe]自然村,恢复高考以来就出了一批名校学子。
摘自《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