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1922年苏俄政权为什么要驱逐知识精英?--国家年鉴
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俄国知识分子中就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竭力“超越”或“不介入”阶级斗争,这让列宁感到很不满甚至嫌恶。正在养病的列宁给斯大林发来一封信,敦促尽快实施驱逐行动,并直接点了一批在他看来必须驱逐出境的知识分子的姓名。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曾广为流传。其实,自有了人类文明之后,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然而,人类常常犯下有意识戕害人才的过错,下面要介绍的就是这种过错之一——苏俄政权初期将大批知识精英驱逐出境的真实历史。
苏俄政权为什么要驱逐知识精英
问题的答案从十月革命爆发前,1905年列宁的一篇文章《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中可见端倪:“一些创作人员竭力‘超越’或‘不介入’阶级斗争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活在社会中却要脱离社会而自由,这是不可能的。”列宁这番话已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俄国知识分子中就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竭力“超越”或“不介入”阶级斗争,这让列宁感到很不满甚至嫌恶。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新生政权自诞生的那天起,就遭到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反扑,同时国内反动势力也卷土重来,苏维埃政权处于危急之中。为了捍卫新生政权和建设新社会,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然而,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刚执政不久,对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经验,在执行和贯彻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过激举措和过火行为。例如,在向广大农民征集余粮时,不仅强制没收了地主、富农的余粮,而且还将普通农民赖以活命的口粮和来年播种用的种子粮也强行征收上来,逐渐引起广大农民的不满甚至仇视,最终引发了一系列农民暴动。在城市,控制、镇压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勾结的反动知识分子的同时,也将一大批对新生政权持观望态度的知识分子逮捕起来,不仅使普通知识分子感到不满,连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感到愤懑。他多次给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写信反映情况,并主张应当将“是否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效力”的知识分子区分开来对待。
1919年9月,高尔基再次给列宁去信,希望区别对待知识分子,列宁很快于9月15日回信:“亲爱的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我已经接见了通科夫,早在接见他和收到您的来信之前,我们中央委员会就已决定委派加米涅夫和布哈林,去审查亲立宪民主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捕案并释放了可以释放的人,因为我们清楚这方面也曾发生过一些错误。同样很明显的是,总的说来,逮捕立宪民主党人(和亲立宪民主党分子)这个措施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亲立宪民主党的教授们往往给阴谋分子提供援助。这是事实”。列宁在信中提及的通科夫教授,是著名的解剖学家,当时担任军医学院院长,他曾找过列宁本人和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约.捷尔任斯基,反映过对一些科研人员逮捕不当的问题。
从列宁给高尔基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已意识到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些错误”,并且“释放了可以释放的人”,但总的来说,列宁认为“措施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尽管部分被错误逮捕的知识分子后来陆续释放,但此类事件仍时有发生,以致高尔基不得不经常给领导人写信交涉。1919年10月6日,高尔基给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又发去了一封信,就逮捕科研人员一事发表了看法:“我认为逮捕这些人是野蛮行为,是残害国家精英”,“苏维埃政权正在激起我对它的反感”。在同月写给列宁的一封信中,高尔基呼吁:“请不要将政客化的知识分子同具有学术创造力的知识分子混为一谈”,在白卫军那一方“几乎没有什么正派人,没有一个学术界巨匠,他们都还站在我们这一边,而且这些人站在我们这一边并不是为了搞阴谋,而是真诚地希望新制度能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广阔的天地,他们在工作,而且是在凭良知工作!”“现在,对于我们而言,有学问的人比任何时候都宝贵,正是这些人,也只有这些人,才能用其智力使国家变得富裕起来,使国家发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