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俾斯麦在1866--中国年鉴

  

1866年,无论是对俾斯麦个人来说,还是对德国历史来说均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上任伊始,他就在普鲁士议会发表了气势汹汹、俾斯麦式的演说:“解决当前重大问题不能靠演说和多数通过的决议,而是要靠铁与血的手段。”(“NichtdurchRedenundMajorittsbeschlüssewerdendiegroenFragenderZeitentschieden—dasistderFehlervon1848und1849gewesen—sonderndurchEisenundBlut。”)

5月7日

1866年5月7日,柏林菩提树下大街,一个名叫费迪南科恩―布林德的22岁的大学生快步靠近走在前面的俾斯麦,拔出手枪从背后向俾斯麦连发数枪。俾斯麦转过身来,抓住年轻人的手欲夺武器,这时刺客又开了数枪。科恩―布林德被制服后在狱中自杀。虽然有数发子弹击中了俾斯麦,但那天他穿的衣服又多又厚,手枪的火力又显不足,再加上刺客没有经验,故俾斯麦除了身上添了些青肿瘀伤外安然无恙。

俾斯麦把刺客所用的那把藕根型弹仓手枪要了过来,从此终身带在身边:或放在办公桌上当镇纸,或放在抽屉里心爱的雪茄旁……1898年7月,俾斯麦在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罗庄园去世。在他的遗物中,赫然陈列着这把手枪。在32年的时间里,这把手枪曾随时提醒他:只要有可能总有人要置他于死地;而他之所以能逃过一劫,则完全因为他坚信他的事业得到上帝的庇佑。俾斯麦使这把手枪拥有某种象征意义。

1866年,在经历了1864年普、奥对丹麦的战争后,普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居于舆论的中心,普奥要打仗的言论甚嚣尘上。来自南德的科恩―布林德打算刺杀俾斯麦就是要阻止两边都是德意志人的普奥之间的兄弟之战。在他看来,俾斯麦就是挑动战争的元凶。

而俾斯麦确是挑起对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在俾斯麦看来,战争势在必打,而且当时对普鲁士来说空前有利。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不制伏奥地利,普鲁士就不可能成为统一德国的盟主。在历史上,奥地利一贯以老大自居,而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鲁士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有了与奥地利一决高下的实力。在普奥战争前、战争期间,普鲁士首相施展他的“政治艺术”手段的一个重点就是千方百计稳住法国。1865年10月,俾斯麦曾亲往法国南部的海滨疗养地比亚里茨会晤拿破仑三世,口头上答应不反对法国占领比利时和莱茵河左岸地区,以争取法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在另一场合,俾斯麦还表示,法国如守中立,则战后将支持法国占有卢森堡。在战前的 1866年 4月,普鲁士还与1861年刚成立的意大利王国订立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条约。

6月14日,在俾斯麦遇刺一个月后,在法兰克福召开的由奥地利主持的德意志联邦会议上,由奥地利发难,指责普鲁士严重违反联邦准则,因而提出“动员联邦军队讨伐普鲁士”的动议。动议以9票对6票获得通过。普鲁士公使萨维尼随即按俾斯麦的预案宣布,普鲁士把动议的通过视为宣战书,并立即退出德意志联邦。在这里,历史的进程显得如此诡谲——朝思暮想打仗的俾斯麦,恰恰从对方那里得到理直气壮的口实。而由于普鲁士的退出,德意志联邦也失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

7月3日

普奥战争从6月中旬爆发,7周后即停战,故这场速战速决的战争也被称为“七周战争”。这场战争所以打得如此干脆利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7月 3日在柯尼希格拉茨(在今捷克北部)决战中,奥军大败;二是俾斯麦力排众议迅即与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和《布拉格和约》。

7月3日的决战在柯尼希格拉茨一狭长地带展开。双方集结了大量兵力,奥军23.8万,普军为29.1万。当时,普军除了在兵力上占优势外,普方的杀手锏是先进的武器——后膛步枪,而奥地利人使用的还是落伍的前膛步枪。当奥军士兵不得不站起来,往竖着的枪口里装弹时;普军则能平卧在掩体里从手柄部位装弹、尾部上膛——迅速装弹、很快射击(一分钟能发射7发子弹,而奥军的枪每分钟最多只能打两枪)。这使奥军吃了很大的亏——这次战役奥军死伤 15000人,而普军仅折兵2000人。

7月24日

7月24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尼科尔斯堡召见俾斯麦,双方因对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奥地利的看法不一致而闹得不欢而散。威廉一世认为,既然普军打了胜仗,就要乘胜追击,让奥地利割地赔款,狠狠地教训他们一下。而俾斯麦则担心法国的干预——会站在奥地利一边合力对付普鲁士而使局势骤变。他因而主张“从轻发落,迅速签约”。遭到国王的训斥,俾斯麦回到住所一时气愤难平,却很快强使自己平静下来:一方面,他迅即向国王提出辞呈,声称如若不按照他提出的想法与奥地利缔约,他就辞去首相的职务;另一方面,他积极争取支持者。他争取到的最大的一个支持者是国王的大儿子弗里德里希王储。最后,国王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于是在7月26日缔结停战协定,8月23日签订《布拉格和约》。和约规定,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并宣布联邦解散;普鲁士占有荷尔斯泰因和吞并在战争中协助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拿骚和法兰克福自由市……自此之后,普鲁士和奥地利彻底分道扬镳,奥地利被赶出德意志的框架范围,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当老大的问题也不复存在,因为奥地利已成为另一个国家,一个外国。虽说是“从轻发落奥地利”,但俾斯麦前述最主要目标并没有落空,“从轻发落”也仅限于没有割让奥地利本土的部分领土而已。俾斯麦对站在奥地利一边的北德诸邦国就极为冷酷无情了:将其一概收入普鲁士的囊中。俾斯麦违拗国王的旨意对奥地利没有那么苛刻,既表明了他政治上的一种勇气;又表明他是老谋深算、讲究现实、头脑清醒的,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金海民)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