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法国大革命前流行催眠术--中国年鉴
人们普遍相信,催眠术是一种与性有关的魔法。
1778年2月,在巴黎旺多姆广场附近的公寓里,相貌庄严的医学博士梅斯梅尔安置好他的第一个橡木桶。在维也纳,他的新方法遭到医学部的反对,梅博士希望巴黎能够接纳他,因为在十八世纪,巴黎是“奇观神迹的云集之地”。巴黎人乐于传播奇迹,在尚未亲眼看到之前就贡献热忱,一旦目睹,则立即成为信徒。
医治设备的主体是橡木桶。桶里是装满铁屑和催眠液的瓶子,瓶子像轮轴那样依次排放。病人围橡木桶坐一圈,把铁棒放在生病的身体部位上——铁棒能够传输桶内磁液(一种更像是比喻的医学专用名词)的治愈力量。病人沿着绳子围坐成圆圈是有道理的,因为绳子本身可以传导磁力,再加上病人手指勾连,半导体就变成全导体。
室内铺陈厚厚的地毯,墙壁装饰天文星相图案,房间隔音极好,光线通过巧妙安排的镜子来回折射,落在病人身上,促使他不断感受到“磁液”在体内流动。还有音乐,管乐器、羽管键琴、还有玻璃碗琴。轻柔的音乐亦可增强磁液的渗透能力。
有些病人很快崩溃,倒在地上抽搐,助手就会把他送入危象室。博士穿着紫色塔夫绸长袍,用威严的手、眼神和磁力棒将“磁液”输入病人体内。几百名法国病人详细描述过这神奇的体验,充斥着“灵魂”、“领悟”这类字眼,但实际上没人能说得清楚究竟是何遭遇。
梅博士开启一段历时将近十年之久的“催眠术运动”时尚,其极盛期大约在1779年到1785年之间。当其时,巴黎的男女老少对催眠术大师趋之如鹜,与催眠术活动有关的报道、辩论、小调、打油诗、漫画在报刊上占据最多篇幅,各种宣传手册在人群里传播,人们狂热地追随催眠术倡导者。反对者在剧场和报纸上讽刺挖苦,连警察厅都派出人员对这种活动深入调查,可催眠术运动有法国王后做奥援,继续发扬光大。
罗伯特·达恩顿在他的《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书内对此历史风尚做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写作这样一本书的目的,达恩顿在书内是这样说的:“对催眠术的巨大兴趣,为我们理解大革命前夕受过教育的法国人的心态提供一些线索。”
人们日益发现,历史其实是由无数人的心理和行为造就的。当代历史学家野心勃勃,他们想要穿过历史,窥测古代人的生活,甚至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大批研究著作问世,告诉读者生活在另一个业已消失的时代的普通人,他们看到什么、他们听到什么、他们喜欢阅读怎样的书籍、热衷于讨论哪些问题,甚至是他们在想些什么。
这些著作广泛挖掘素材。法官或是警察厅暗探的报告,书贩的日记账本,粗俗的市井文学(故事、段子、歌谣),各种图像学证据(从昂贵的高级油画到低劣的街头印刷漫画)。历史学因而变得更加生动而充满想象空间。
但研究心态史的历史学叙事很容易掉入另一个陷阱。达恩顿在他的另一本文集《拉莫莱特之吻》中曾这样半似赞扬半带暗讽地提到寇布的历史写作——理查德·寇布是牛津的历史学教授,他在法国档案馆浩如烟海的卷宗里挖掘人性众生相,将视野投向罪犯、妓女和疯子这类偏离人性常规的城市生活群体,写出一系列有关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生活的心态史著作。达恩顿说:“凭着选择性地使用这些人物故事,他的历史就像印象主义绘画一样五彩斑斓。”
当历史学家选择性地使用素材,往往会导致印象派式的结论。当代历史写作得以从广阔的素材范围内寻找史实证据:考古学、人类学、历史语言学、文学典籍和民间口述作品、图像学……学者们抓住些微踪迹构建理论。方法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在罗伯特·达恩顿看来,贸然得出的结论往往有点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