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苏联“无可救药”的各种争论--国家史册

  

苏联“无可救药”的各种争论--国家史册

戈尔巴乔夫(左)和叶利钦在1991年俄联邦议会上

  本文原载于《人民论坛》杂志

  如何从总体上评价苏联解体的后果

  苏联解体对从法理上承继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来说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是我们从总体上评价苏联解体后果的逻辑起点,它决定后人应当吸取其正面经验还是负面教训。

  从经济上看,从1989年到1999年10年间俄罗斯工农业产值和整个国民经济下降一半,超过卫国战争时期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直到2007年俄罗斯才勉强恢复到1989年水平。在此期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如此一进一退,更拉大了俄罗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衡量社会发展另一最重要指标人均寿命方面,俄罗斯从人均70岁下降到64岁,男子寿命整整下降10岁;至于领土分裂、内战频仍、道德沦丧、恐怖威胁、吏治混乱等等,带给俄罗斯民众心灵上的创伤至今难以平息。所以俄罗斯总理普京说:“我深信,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巨大悲剧。我认为,前苏联的普通公民和后苏联空间内的公民、独联体各国公民、普通的公民们没有从中赢得任何东西”。

  据俄罗斯多次民意调查,大多数民众也持此看法。这就有力驳斥了国内外一些人鼓吹“苏联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历史的必然”的谬论,同时也是对国人居安思危、避免苏联解体悲剧的警示。

  从民调看俄罗斯人如何看待苏联解体

  当我们在讨论苏联解体原因时,首先应当听取和尊重俄罗斯人的意见,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国家,是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感受。

  据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1999、2000、2001年的几次调查,占被调查者66.5%、63.2%、57.6%的俄罗斯人均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赞同“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的人仅仅占20.3%、25.4%和30.0%。2005年12月俄罗斯“全俄民意调查中心”对俄罗斯46个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153个居民点进行了民意调查,57%的人则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就是说多数俄罗斯人并不同意“当时的苏联社会制度必然灭亡”的观点。

  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而认为是“苏联社会经济危机”所致只占17.2%,认为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危机”所致占11.2%。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2001、2004年两次就对戈尔巴乔夫评价进行了民意调查。赞成“戈尔巴乔夫的执政对人民造成更大的危害”的人分别占56%和51%,认为“他给人民带来更多利益” 的人仅仅占14%和11%。

  关于苏联解体原因两种主要观点的争论

  关于苏联解体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至今仍然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争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人们应当从苏联解体吸取的主要教训到底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是“苏联模式”,或称“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体制、社会制度导致了苏联解体。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认为:“以苏联名义所建立的共产主义集权制度”,政治上是一种“官僚化等级制统治整个社会”的“有罪和残暴”的大规模谋杀制度;经济上“无法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社会经济的替代办法来取代自由市场制度”致使“经济不振和最终制度上的运作不灵”;更由于“道德上的肆无忌惮”,“摧毁了人的精神”,扼杀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敲响了共产主义的历史性丧钟。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